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季节气候 季节气候

丰满区天气预报_丰满区天气预报详情

tamoadmin 2024-09-25 人已围观

简介1.辽宁老白头山攻略辽宁老白头山海拔多高2.多肉植物如何浇水3.出去走走,在时光里撒个欢导语:小满节气将至,一般小满到来之后,我国南方的降水会丰富起来,当然,这也不一定意味着小满节气当天一定会下雨。对于小满当天是否有雨,民间有特殊的说法。那么,一般小满下雨好还是不下雨好呢?有什么说法?预计2022年小满节气会下雨吗?一起来了解。 小满下雨好还是不下雨好 小满下雨好。因为小满如果不下雨,稻田就蓄不满

1.辽宁老白头山攻略辽宁老白头山海拔多高

2.多肉植物如何浇水

3.出去走走,在时光里撒个欢

丰满区天气预报_丰满区天气预报详情

导语:小满节气将至,一般小满到来之后,我国南方的降水会丰富起来,当然,这也不一定意味着小满节气当天一定会下雨。对于小满当天是否有雨,民间有特殊的说法。那么,一般小满下雨好还是不下雨好呢?有什么说法?预计2022年小满节气会下雨吗?一起来了解。

 小满下雨好还是不下雨好

 小满下雨好。因为小满如果不下雨,稻田就蓄不满水,便会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正如人们常说的“小满不满,芒种不管”,表明小满与芒种节气之间,雨水存在着正相关,如果小满节气雨水偏少,则意味着芒种节气雨水也将会偏少。

 小满节气时,黄河中下游等地区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小满不满,麦有一险”。这“一险”就是指小麦在此时刚刚进入乳熟阶段,非常容易遭受干热风的侵害,从而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粒籽干瘪而减产。

 农田里的庄稼需要充裕的水分,农民们便忙着踏水车翻水;收割下来的油菜籽也等待着农人们去舂打,做成清香四溢的菜籽油;田里的农活自然不能耽误。可家里的蚕宝宝也要细心照料,小满前后,蚕要开始结茧了,养蚕人家忙着摇动丝车缫丝。《清嘉录》中记载:“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可见,古时小满节气时新丝已行将上市,丝市转旺在即,蚕农丝商无不满怀期望,等待着收获的日子快快到来。

 小满节气期间江南地区往往也是江河湖满,如果不满,必是遇上干旱少雨年。这方面的谚语很多,如安徽、江西、湖北3省有“小满不满,无水洗碗”的说法;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区有“小满不满,干断田坎”的农谚;四川省还有“小满不下,犁耙高挂”之说。这里的“满”字,不是指作物颗粒饱满,而是雨水多的意思了。

 2022年小满节气会下雨吗

 根据天气预报,预计小满当天南方多地会下雨。南方新一轮降雨过程来袭。预计未来三天,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华南等地有小到中雨,贵州、湖南、江西、广西、福建、广东、云南东部和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其中广西北部和西部、云南东南部等地局地暴雨。

 小满农事活动:

 从气候候(候平均气温)特征来看,小满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相继进入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小满和雨水、谷雨、小雪、大雪等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小满反映了降雨量大的气候特征,正如民谚云“小满,江河渐满”。小满后降水进一步增多,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自然界的植物都比较丰满和茂盛。从各节气平均降水量统计来看,一些地方从“小满”开始降水量陡然升高,加上之后的“芒种”、“夏至”是全年雨水最多的三个节气。小满前后的主要天气特点就是高温高湿多雨。小满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应该蓄满水,不然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无法栽插水稻,影响农作物的收成。

 我国南方地区农田多以水田为主,粮食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在一些稻作区,“小满”是插秧的时日,“插小满秧”,可以保证收获季节开镰割稻。小满节气到来前后,正是农事繁忙的时候。农田管理十分重要。北方地区农田多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以种植小麦为主。我国南北地域跨度大,各地的气候、农业生产、主要农作物品种及其生长状况有明显的不同。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热量较低,降水偏少,以旱地作物种植为主,主要种植小麦。小满后北方冬小麦已进入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应加强后期肥水管理,防止根、叶早衰,促进冬小麦充分灌浆,提高籽粒重。

 小满谚语:

 大麦不过小满,小麦不过芒种。

 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

 小麦到小满,不割自会断。

 小满不满,高田不管。

 小满不满,黄梅不管。

 小满不满,芒种开镰。

 小满不满,无水洗碗。

 小满不下,黄梅雨少。

 小满不种花,种花不回家。

 小满吃水,大满吃米。

 小满打火夜插田,芒种插田分上下。

 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他。(水车、油车和丝车)

 小满防虫患,农药备齐全。

 小满割不得,芒种割不及。

 小满沟不满,芒种秧水短。

 小满谷,打满屋。

 小满见三新。

 小满满齐沿,芒种管半年。

 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

 小满前后,种瓜种豆。

辽宁老白头山攻略辽宁老白头山海拔多高

中国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所处位置划定的,属于阳历的范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360度,以春分时为0度,清明时为15度,以后每隔15度为一个节气,其日期在阳历中是基本固定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创,是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辉煌成就之一。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民间传统节令。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办法而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二十四节气是把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这就是24节气由来。名称和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二十四节气与季节、温度、降水及物候有密切的联系,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 、夏至、冬至是季节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是表示最热、最冷的出现时期;白露、寒露、霜降表示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现象;也反映气温下降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情况和程度;惊蛰、清明、小满、芒种是反应物侯特征和农作物生长情况。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1.立春

每年(2月3~5日)前后,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节气。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头1个节气。立春的含义是进入春天。立春以后,严寒渐去,气温回升,雨量增多,真所谓春风至、甘雨降、万物生。但春季的气候学标准是5天候平均气温要达到10℃。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各地气候差异很大,因此,各地春季开始的时间很不一致,南早北迟,例如广州的春天始于2月,北京则始于4月,而江淮地区春天一般是3月中旬前后开始。

有关立春的天气谚语很多,如“立春晴、雨水匀”、“雷打立春节、惊蜇雨不歇”等等。

2.雨水

每年(2月18~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30°时为雨水节气。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雨水季节正值冬末春初,东风解冻,冰雪消融而为水,天气回暖,降水增多,雨水节气便由此而得名。

意味着气温回暖,从这以后,我国广大的地区将停止降雪,开始下雨,并且雨量开始逐渐增加。

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忽冷忽热,乍暖还寒,这样的气候条件,对已经萌发和返春生长的作物以及对人的身体健康危害很大,提醒百姓注意保健,防止一些易发病的流行。

3.惊蛰

每年(3月5~7日)前后, 当太阳到达黄经345°时为惊蜇节气,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惊蜇的意思是天气回暖,雨水增多,春雷响动,惊动万物,蛰伏地下冬眠的动物渐渐苏醒,并开始出土活动起来。这时节,江淮地区的日平均气温一般会上升到5度以上,春耕大忙拉开序幕,提醒农民朋友抓紧有利天气时机,安排好田间农事。

开始雷鸣,气温、地温逐渐升高,土地已解冻,春耕开始,蛰伏地下的冬眠动物开始苏醒并出土活动。

另外,冷暖空气交替频繁,乍冷乍暖是惊蛰节气天气的特点,很容易引起感冒,提醒百姓不要急于减脱冬装,保证身体健康。

4.春分

每年(3月20~22日)前后, 当太阳到达黄经360°时为春分节气,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常言道“春分秋分,昼夜平分”。此时太阳光直射地球赤道,南北两半球所得到的太阳热量一样多,昼夜时间一样长,所不同的是北半球是春天,南半球是秋天。

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古时统称日夜分,即是昼夜相等的季节,这是春秋两季的中间。这天,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各地的白昼和黑夜一样长,也可理解为是90天春季的一半。

过了春分,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我们北半球所得到的太阳辐射逐渐增多,天气也就会一天天变暖。同时,白昼渐长,黑夜渐短。

5.清明

每年(4月4~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径15°时开始为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这节气开始的一日为清明节,气候温暖,春光明媚,草木萌发,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

旧时有踏青扫墓的习俗。《月令七十二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到了清明,黄河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平均气湿一般在10摄氏度以上。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茂,改变了冬季寒冷枯黄的景象。农业生产上。多忙于春耕春种。江南农谚:“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种树造林。莫过清明”。

6.谷雨

每年(4月19~21日)前后, 当太阳到达黄经30°时是谷雨节气,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6个节气。是“雨水生百谷”的意思。谷雨时节雨量明显增多,由于雨水的滋润,五谷得以生长。谷雨以后,天气转暖,气温很快回升,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江淮地区的日平均温度都在16度以上,霜、雪现象基本终止。“清明多栽树,谷雨要种田”,“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各地正值种豆、植棉、插秧、茶的大忙季节,抓住有利时机,合理安排好田间农活。

7.立夏

每年(5月5~7日)前后, 当太阳到达黄经45°时是立夏节气,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顾名思义,立夏是指夏季开始。但是,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时间实际上并不一致。

这个节气过后,炎热的天气将要来临,气温显著长升高。农事活动已进入夏季繁忙季节了。 该时节气温、降水大幅增加,物候特征明显。

8.小满

每年(5月20~22日)前后, 当太阳到达黄经60°时是小满节气,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8个节气。小满的含意是指此时自然界的植物都比较丰满和茂盛了,麦类的籽粒逐渐饱满,但尚未达到最饱满的时候。

小满时节,江淮地区的平均气温一般都高于22℃,一派夏日景象。农事活动也即将进入大忙季节,夏收作物已经成熟,或接近成熟;春播作物生长旺盛;秋收作物播种在即。早稻要注意及时烤田,棉田要中耕松土,果园要进行浇灌,小麦要防御干热风。季节不等人,希望农民朋友科学安排生产。

9.芒种

每年(6月5~7日)前后, 当太阳到达黄经75°时是芒种节气,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芒”是指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并开始收割;“种”指谷黍作物的播种。对江淮地区而言,芒种时节,是农业生产最繁忙的季节,夏熟作物要收获,秋收作物要播种,春种作物要管理,真可谓“芒种芒种,样样都忙”。

芒是代表一些有茫的作物,芒种表明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成熟(种是的意思)。或表明晚各、黍、稷等作物播种最忙的季节。

但芒种时节,往往又是江淮地区天气变化最为复杂的时候,常言道“春争日,夏争时”,就是提醒人们在这时更应注意天气变化,合理安排生产,不要让成熟的粮食受损失。

10.夏至

每年(6月21~22日)前后, 当太阳到达黄经90°时是夏至节气,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至,是极的意思,是日形长到终极的意思。夏至这天太阳的高度最长,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天气开始炎热;过了夏至日,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南移动,白天开始一天比一天缩短。南半球相反。

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开始,气候学上则以每5天的平均气温高于22℃的始日作为夏季开始。夏至后,北方气温高,光照足,雨水增多,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长江中下游地区仍处在梅雨期,往往出现持续时间长、雨量大的降雨,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但有时遇到反常年份,夏至天气炎热,预示后期天气既旱且热。

11.小暑

每年(7月6~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05°时开始为小暑,小暑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是反映夏天暑热程度的节气。

暑是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时暑气上升,但还没有达到最热的时候。这时,暑气上升气候炎热,但还没热到极点。人们常说“热在三伏”,小暑时节,江淮地区虽尚未进入伏天,却已为时不远。提醒百姓特别注意防暑降温。

12.大暑

每年(7月22~24日)前后, 太阳到达黄经120°时开始为大暑,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大暑就是大热,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尤其是江淮地区,常常是骄阳似火,千里无云,风速小,湿度大,白天暑气蒸腾,夜晚闷热难寐,午后的最高温度常在35℃以上,提醒人们要注意防暑降温。

另外,这期间由于天气晴热,蒸发量大,易发生伏旱,造成庄稼缺水,对正在孕穗开花的中稻,要适时追肥,浅水勤灌,防止受旱,双季晚稻则应抓紧抢插。

13.立秋

每年(8月7~9日)前后, 太阳到达黄经135°时开始为立秋,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的秋天开始了。但立秋时节,江淮一带的天气仍十分炎热。

根据候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必须是5天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这样的标准,江淮地区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进入秋天。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日较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秋的含义,实际上是庄稼快成熟的意思。

14.处暑

每年(8月22~24日)前后, 太阳到达黄经150°时开始为处暑,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处”是去的意思。处暑即暑气至此而止,也就是到了处暑,炎热的夏季就要过去,气温开始逐渐下降,雨量渐少。

但这只是一般规律,在江淮地区,各年的差异很大,有的年份,处暑期间天气的炎热程度比夏日更甚,如1959年1967年,处暑日前后的最高温度达39~41℃,出现了俗称的“秋老虎”天气,正因为如此,江淮一带地区有将处暑解释为“处在暑日之中”的。故提醒百姓此时既要注意防暑,同时还要注意此时昼夜温差也逐步增大,早晚须适时添加衣被。另外,处暑前后,正是秋种大忙季节,适时安排好田间农事。

15.白露

每年(9月7~9日)前后, 太阳到达黄经165°时开始为白露。白露是24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意为气温渐凉,清晨草木上可见到白色露水。俗语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节前后,气温逐渐降低,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所代替,多吹偏北风,天气逐渐转凉,昼暖夜寒,更易达到形成露水的条件,因而露较多、较重,呈现白色,所以叫白露。

16.秋分

每年(9月22~24日)前后,太阳位置到达黄经180°时为秋分节气。是24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秋分”的意思是秋分这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白天和黑夜各12小时。“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以后,太阳光直射位置越过赤道,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气温逐渐降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日平均气温都降到22℃以下,先后进入凉爽的秋季,北方冷气团势力不断增强,活动开始频繁,原先占据在大陆上的暖空气迅速南退,被北方的冷空气填补,因此,人们就有一夜冷一夜的感觉。

秋分时节,秋雨期已基本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雨量明显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旬平均降水量约20多毫米,比中旬减少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上海9月下旬常年平均降雨量为18.3毫米,比中旬的68.2毫米减少49.9毫米,开始出现“秋燥”的气候,所以,此时需要预防秋季干燥。

秋分以后,秋高气爽,蟹肥菊黄,是美好宜人的时节;秋分棉花吐絮,晚稻开始成熟,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季节。

17.寒露

每年(10月8~9日)前后,太阳位置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节气。是24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书中说,“九月半,露气寒冷,将凝结也”。表示气温已经很低,露华渐浓,草木枯萎,这时露水已寒,将要结冰了,是气候逐渐转冷的季节。

“寒露”的意思是此时空气的温度比白露节气时的温度更低,原先地面上洁白晶莹的露水快要凝结成霜了。

“寒露霜降节,紧风就是雪”寒露时节,我国南岭及以北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此时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不断向南方侵袭,有些年份冷空气特别强,使江南地区气温降到16℃以下,形成“寒露风”,寒露风对南方的双季晚稻危害很大,造成空瘪粒而粮食大幅度减产。因此,要经常注意收听天气预报,预防“寒露风”的危害。

“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寒露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下,雨季结束,天气常是白天暖夜里凉,晴空万里,对秋收十分有利,所以此时,要趁晴好天气,抓紧收棉花,实现丰收到手。

18.霜降

每年(10月23~24日)前后, 太阳位置到达黄经210°时开始为霜降,是24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降霜是表征气温下降、促使近地面水汽开始冻结成霜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肌集解》书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可见,降霜是开始见霜的意思。“秋后北风紧,夜静有白霜”。霜降时节,气温已降得比较低了,此时,只要北方有较强的冷空气南下,气温将急剧下降,当地表面温度降到0℃或以下时,贴地层空气中的水汽将达饱和并凝华为细小的冰晶,形成白霜。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较大,“降霜始霜”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北方的黑龙江、内蒙一带,在9月中下旬就进入初霜期,南方的南岭以南地区要到12月才出现初霜。上海地区出现初霜一般在11月中旬,早的年份在10月下旬,终霜日一般要到次年3月下旬。霜的出现表明地面最低温度已降到0℃以下,对农作物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霜出现越早,对作物的危害越大,因为植株不但吸收不到外界的水分,连本身所含的水分也冻结成冰,这就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

霜是地面的水汽遇到寒冷天气凝结而成的,所以,霜降并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气寒冷,大地将产生初霜现象。

降霜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干旱,降水已明显减少,空气比较干燥,容易引发火灾,因此,要十分重视防火工作。

“霜降不割禾,一天少一箩”,霜降时节,晚稻已成熟,要抓紧收割,否则,遭雀害和落粒的影响,粮食会减产。

19.立冬

每年(11月7~8日)前后,立冬,太阳位置到达黄经225°时为立冬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立冬是反映季节变化的节气之一,我国民间习惯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肌集解》书说:“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其实,我国幅员广大,各地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按气候学划分四季标准,以候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的话,那么,“立冬为冬季开始”的说法只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我国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上旬就已进入冬季,北京于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景象,而长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上海11月份前5个候的平均气温也都在10℃以上,最后一候才降到10℃以下,因此上海的冬季要到11月最后一候才开始。立冬时节,尽管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但由于夏半年地表储存的热量还有一定剩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天气晴朗无云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可此时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频频南侵,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天气。因此,立冬时节,天气时冷时暖,冷暖交替频繁,对人们的生活、人体健康以及农业生产都有不利影响,因此要多注意收听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调节衣服,确保健康,对农作物取防冻措施,防止发生冻害。

民间有“立冬无雨一冬晴,立冬有雨一冬淋”、“立冬若遇西北风,定主来年五谷丰”的说法,这说明立冬天气对以后的气候有很大影响,需引起注意。

20.小雪

每年(11月22~23日)前后, 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40°时为小雪节气,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十月中,雨下面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小雪前后,黄河流域一般出现初雪。不过,雪并非“雨下而为寒气所薄”凝结而成,而是在云内温度低于0℃时,水汽凝华在云中的微小冰晶上,增长为雪晶降落下来的。如果云下气温高于0℃,雪花在降落过程中,就会融化成为雨滴。

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小雪节气,四川盆地北部开始进入冬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已呈初冬景象。因为北面有秦岭、大巴山屏障,阻挡冷空气入侵,刹减了寒潮的严威,致使盆地“冬暖”显著。

全年降雪日数多在5天以下,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少得多。大雪以前降雪的机会极少,即使隆冬时节,也难得观赏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迷人景色。不少年份,有些地方根本见不到雪的踪影。曾在四川长期居住过的诗圣杜甫,就有过“西蜀冬不雪”的感受。由于盆地冬季近地面层气温常保持在0℃以上,所以积雪比降雪更不容易。偶尔虽见天空“纷纷扬扬”,却不见地上“碎琼乱玉”。然而,在寒冷的川西高原,常年10月一般就开始降雪了。高原西北部全年降雪日数可达60天以上,一些高寒地区全年都有降雪的可能。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用“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来形容四川阴雨多、日照少的气候特色。而盆地小雪以后,则是一年中雾最多、日照最少的时期。冬季雾日可占全年之半,日照时数仅为全年的七分之一。

小雪期间,盆地西北部一般可见初霜,要预防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甘、阿两州北部,最低气温多在零下15℃左右,应该做好牲畜的防寒保暖工作。

21.大雪

每年(12月6~8日)前后,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55°为大雪节气。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此时大地已披上冬装,天气更冷了,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节更大了,所以称大雪。

大雪时节,我国北方地区已是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江淮地区一般情况下,大雪时节降雪的日子还不多,当然有的年份强冷空气影响早,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也会在江淮地区出现。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严冬里如果有积雪覆盖大地,则为越冬作物创造了良好了越冬环境,如果雪少或无雪,越冬作物裸露田野,则易受冻害。但大雪时节并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农民朋友应抓紧时间为越冬小麦、油菜施好腊肥,贮藏的蔬菜和薯类要勤于检查,适时通风。

22.冬至

每年(12月21~23)前后,太阳到黄经270°时为冬至节气开始。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得到的太阳辐射热量最少。过了冬至这天,太阳直射位置将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会逐渐增长了,所谓“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所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气候学上,冬至表示隆冬的开始,从今天起,就进入数九严寒了,今天是头九的第一天,过完九九八十一天,寒冬结束将迎来明媚的春天。另外,冬至时节的天气状况与整个冬季的天气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民间流传着很多气象谚语,如“干冬湿年”,“冬至无雨一冬干”等等

23.小寒

每年(1月5~7日)前后,太阳移达黄经285°时为小寒节气。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小寒还不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常处在“三九”前后。

俗话说:“冷在三九”,其严寒程度可想而知。华北一带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的说法,但今年这一说法有失灵验。近期北方无强冷空气活动,华北中南部地区的最高气温竟达到7~11℃,这在历史同期也是少见的。目前,北方大部麦区气温偏高,但由于冬小麦弱苗比例大,防寒保墒仍不能放松。

有关小寒的天气谚语如:“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小寒天气晴暖,预兆明春天气寒冷。

24.大寒

每年(1月20-21日)前后, 太阳移达黄经300°时为大寒节气。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的一个节气。大寒是表示寒冷至极的意思,大寒时节正处于四九,江淮一带,雨雪量比小寒时增多,常言道“雨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以及“三九四九冰上走”,正是大寒时节气候特征的写照。

多肉植物如何浇水

1.辽宁老秃顶子山海拔多少

沈阳51m、大连29m、鞍山49m、抚顺17m、本溪100m、丹东5m、锦州23m、营口5m、阜新146m、辽阳146m、盘锦5m、铁岭57m、朝阳168m、葫芦岛17m。

整体地形:

辽宁省的总体地形是六山一水三分田。大致从北到南,地势从东、西两侧向中间倾斜。山岗分东、西厢,下到中部平原,呈马蹄形向渤海倾斜。辽东和辽西两侧是平均海拔800米和500米的山地和丘陵。中部是平均海拔200米的辽河平原;辽西渤海沿岸是一片狭长的滨海平原,被称为辽西走廊。

山脉:

山分别列在东西两侧。山的东部是哈达岭和长白山支脉龙岗山的延续。由南北两山平行组成,海拔约500-800米,最高峰海拔1300多米,为全省最高点。主要山脉有清远的莫里红山、本溪的摩天岭和龙冈山、桓仁的老秃顶山、花桂子山、宽甸的四方顶子山、丰城的凤凰山、鞍山的千朵莲花山、旅顺的老铁山等。其中老秃顶山(1325m)和花颈山(1336m)。西部山脉由内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过渡形成,海拔300-1000米,主要有努如胡山、松岭山、黑山山、医巫闾山等。

2.辽宁老秃顶海拔多少米

本溪县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长白山系的千山山脉自东向西横贯全境,东部形成东瀛坊、蓝河谷、田大师、高官等,一路延伸至西部山区,宛如或珊瑚的枝干,蜿蜒数百里。大小山峰近万座,长短谷三万多条。海拔800-1000m的山峰有289座,海拔1000m以上的山峰有117座。全县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大多分布在这里。俯瞰全县,东南高,西北低,南北高、低、高、中。在本溪县,九大名山铁砂山和云台卷帘山被誉为东北道教的发源地。他们的道教历史文化影响深远,是辽东三大名山(千山、医巫闾山、铁砂山)之一。全县山地面积26.33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79.16%。

铁砂山

云台山

东部山脉

中国东部的名山有铁砂山和云台山。位于田师傅镇和南甸子镇。主要山峰有曹髦顶子山、摩天岭、韭菜顶子山、南大顶子山,呈东北走向,与千山总体走向不同。山梁阻隔东西,是本环、环县的界山,也是浑河、太子河及其支流的分水岭。它北起双顶子,北接新宾县和桓仁县,西南方向经过海拔1237米的杨树顶子和老秃顶子,向西南转向海拔1260.1米的草帽顶子。因山顶形似草帽而得名。是本溪、桓仁、新宾三县的交界处。该路段南北长27.5公里,东西长14公里。有四座1000米以上的山峰,老岭关在草帽顶子山东北7公里处,是太子河北源上游与大鸭河之间的要道。南部从草帽顶子山到白石砬子山(海拔1193米),南大甸子(海拔1245米),1299米到摩天岭。摩天岭海拔1299.1米,位于本溪、桓仁、宽甸三县交界处。南北长14.5公里,东西长14公里。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9座。这座山

交通:去呼伦贝尔草原,先去海拉尔区,北京、哈尔滨、呼和浩特、包头都有火车到海拉尔。北京、呼和浩特也有直飞海拉尔的航班。从海拉尔到草原有长途汽车,一个小时s驱动。在呼伦贝尔市,因为地域辽阔,适合自驾和集体徒步。

九。本溪水洞

本溪水洞位于辽宁省本溪市。由水洞、温泉寺、汤沟、关门山、铁沙、庙后山六个景点组成。沿太子河分布,总面积42.2平方公里。它在本溪东北35公里处。馆前有1000多平方米的水面,有可同时停泊40艘游船的码头,划船可在水洞中畅游。本溪水洞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洞穴,山清水秀,美不胜收,美不胜收。

交通:城市公交分为短途客运和长途客运。市区短途客运有30条运行线路,长途客运线路四通八达。到本溪水东景区有专线,有直达大巴、长途大巴、小巴。

八、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

莲池风景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名山如画屏,五湖清珠。在五大连池升起的14个火山锥中,一条蜿蜒的河流,像一条蓝色的丝带,连接着大大小小的5个堰塞湖,在火山锥之间流淌。此外,五大连池风景区还有药泉湖、南北月牙泡、八卦湖、文博湖等湖泊。婀娜多姿的湖水倒映着雄伟的青山,山川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中国画卷的传统景观。先后荣获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火山名镇等称号。2004年2月3日,五大连池风景区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之一。

乌丹池隶属于黑龙江省黑河市。一般可以坐火车或飞机到哈尔滨或齐齐哈尔,再坐车到北安。

城市交通路线图,从北坐车安去五大连池。

七。长白山天池风景区

长白山天池,又名白头山天池,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它是中国和朝鲜的边界湖,湖的北部位于吉林省。长白山位于中朝边境,气势磅礴,丰富,风景秀丽。在古代,长白山是一座火山。据史料记载,自16世纪以来共爆发过三次。火山爆发喷出大量熔岩时,火山口形成盆地状。时间久了,积水成湖,就成了现在的天池。火山喷出的熔岩物质堆积在火山口周围,形成16座山峰,其中7座在朝鲜,9座在中国。这九座山峰各具特色,形成了奇特的景观。

攀登天池主峰有两种方式:可以从半山集散地乘坐交通工具,乘坐南极科考队使用的雪地车登山;也可以从黑风口徒步。

开放时间:9:00-19:00;环保车17:00结束。

不及物动词佳木斯三江平原湿地风景区

景点三江平原湿地景观:湿地以沼泽和河流覆盖,自然植被以沼泽化草甸为主,其间分布着岛状森林,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在三江湿地保护区,鹅、鸭、鸳鸯成群戏水;红鹤、金雕等。搏击长空;鹿和狍子在草地上奔跑觅食;大面积的樟树在风中沙沙作响,给湿地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旅游最佳时间三江平原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日照时数2400~2500小时,1月平均气温-21~-18,7月平均气温21~22,适宜夏秋季旅游。文化三江平原湿地入选第三名中国最美的六大温暖之地通过《中国国家地理》;中国的选美比赛。

动词(verb的缩写)哈尔滨松花江风光

3.辽宁老秃顶子山有登山路吗?

一、医巫闾山

武夷山,原名鲁伟和吴休,现简称庐山。自隋朝以来,它已成为五大镇山在北方小镇,从而获得了它的名声。元、明、清三朝皇帝登基时,都照例到山脚下的北镇寺向此山遥祭,故成为东北名山。

第二,钱山

位于鞍山市东南17公里处的千山,是长白山的支脉,主峰高708.3米,总面积72平方公里。它以近千座山峰命名。千山风景优美,四季不同。按自然地形可分为北、中、南、西四个景区,20个小景区,200多个景点。

第三,凤凰山

凤凰山(丹东)凤凰山,原名古武山,位于丹东西北50公里处,属于长白山余脉。面积24平方公里,最高峰赞云峰海拔836.4米。凤凰山以它的雄伟险峻,清幽泉洞,奇花异木,四季美景。

第四,辽宁的屋顶老秃头

老光头位于70公里外的桓仁县,属于长白山龙岗支脉,总面积15000公顷,海拔1376.3米。它是辽宁的最高峰,被称为辽宁的屋顶。因为山高,积雪消失的很晚,山顶有1000多平方米的植被。

第五,田童峡谷的第一线——天华山

华山位于宽甸满族自治县观水镇北部,长白山西南麓,海拔1100多米的高山林带地区。总面积63平方公里,有白龙江、青龙河、玉龙河、天华峰、西固顶五大景区。它是天台景区的最高峰,海拔1006米。它由超过200米高的巨石形成。从山脚望去,群峰耸立,刺破蓝天。当我们登上大楼时,我们看到了一个600多平方米的大型自然平台,因此得名天台。华山最令人惊奇的是它有田童峡谷。世界第一峡。

六、天下第一佛教圣山,——凤凰山(朝阳)

凤凰山(朝阳)位于辽宁。还有一座名山叫凤凰山,位于朝阳城东4公里。在古代,它被称为龙山和贺龙山。它占地55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660米。山又高又陡,谷又窄又险。主要景观有金骆驼、象鼻山、天然大佛等。这里植被丰富,不仅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还是国家森林公园和濒危珍稀鸟类黑鹳的重要栖息地。

第七,佛教岩画名山海棠山号

海棠山海棠山,位于阜蒙县大板镇大板村西北2公里处,属于医巫闾山。东西长4.8公里,南北宽3公里,主峰海拔715米。奇松、怪石和悬崖也被称为三大奇迹海棠山。

第八,铁砂山,东北道教发源地。

铁砂山铁砂山,位于本溪市东65公里处,是长白山的遗迹。全山共有五大主峰,包括元始殿、真武顶山、灵宝、毓皇顶、太上顶。最高峰是元始殿,海拔912.9米。从东、南、北,你可以看到三个顶端,三个顶端会得到九个,所以它也被称为九顶铁砂山。

第九,东北小黄山关门山号

关山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境内,距市区48公里。因两峰对峙,有宽有窄,有大有小,形似门,故称关门山。

第十,天下独一无二的母爱之山——望儿山

W

4.辽宁老秃顶子风景区

医巫闾山是东北第一山,意思是绿山满语。它位于北镇市,平均海拔约400米,主峰867米。庐山的形状很奇怪,它有六个褶皱。山上,古木葱茏,鸟语花香,碑刻、摩崖随处可见。庐山分为北、中、南、东四个主要旅游区,共有100多个景点。奇峰怪石、松柏石棚瀑布、梨花成香雪海,雄伟壮丽,可谓人间仙境。

010年至1010年,黑龙江省最高峰老光头海拔1686.9米,1281240#039;东经442731#039;北纬。它位于双峰林场和永安管理处之间,是群峰中最高的。峰顶是绵延数英里的平坦山丘,向西北方向延伸,峰顶终年积雪。丁字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主峰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山顶有高山松、高山石海、高山桦树、高山湿地、高山地毯、高山花园、高山珍稀药物、高山水上乐园、高山稻田、高山动物园等10大奇观。

:5.黑龙江老秃顶子山海拔

1.长白山白云峰(2691米)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最高峰,也是长白山的保护区。

2.看东北第二高峰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天鹅主峰(2051m)。

3.四级房山(2027米)是东北第三高峰,在吉林长白。

4.红透山(2009米)是中国东北第四高峰,位于吉林长白。

5.吉林省抚松县的张峰(2006米)是中国东北第五高峰。

6.曹平山(1,891米),位于临江。

7.龙岗山(1890米),在长白。

8.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小白山(1830米)。

9.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化皮河山(17米)。

10.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宋华山(1701米)。

11.敦化老白山(1696m),敦化,五常界山,(黑龙江最高峰)。)

12.敦化老光头(1690米),在敦化。

13.和龙市曾峰山(1677米)。

14.敦化市内的敦化平顶子(1668米)。

15.通化县的老岭峰(1589米)。

16.肖家岗(1525米),浑江区与冀一座城市。

17.通化老光头(1514m),在通化县。

18.浑江区老梁子山(1492米)。

19.老爷岭(1477米),位于汪清县和珲春市交界处。

20.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王驰山(1471米)。

21.乐陵(1457米),位于和龙市和安图县交界处。

22.临江市老黑山(1452米)。

23.临江老光头(1426米),在临江市区。

24.南楼山(1404米),在永吉县。

25.长虹岭(13米),位于和龙市和安图县交界处。

26.琵琶顶子(13米),在敦化市。

27.通化县棒锤园前山(1391米)。

28.长山岭(1376m),和龙市与安图县交界处。

29.岗山(1373.1m)、通化县、桓仁界山(辽宁最高峰)。)

30、泉阳西秃儿(1371m)在抚松县。

31.虎山(1367米)在浑江区和吉一座城市。

32.抚松县露水河老秃顶(1359米)。

33.头头岭(1356米),汪清县与珲春市交界处。

34.浑江区小清沟南山(1350米)。

35.班苓(1344米),和龙市。

36.五女峰(1337米),在冀一座城市。

37.马鞍山,泉阳(1334米)在抚松县。

38.敦化市光秃秃的山(1,326米)。

39.吉林市丰满区摩天岭(1325米)。

40.江源区白水泉山(1322米)。

41.一子山(1320米)位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42.通化县白芨瑶山(1318米)。

43.西老顶子(1312米)位于江源区和靖宇县交界处。

44.临江四方顶子(1310m)位于临江市。

45.杨岔上掌(1293m)在白山市和通化市交界处。

46.浑江区冰沟子山(1292米)。

47.通化县幸福山(1288米)。

48.抚松县泉阳东光头(1285m)。

49.交河老爷岭(1284.7米),交河境内。

50.平顶山(1283米),蛟河。

6.辽宁省老秃顶子山

四大名山:前山、凤凰山、医巫闾山(锦州北镇)尧山沈阳:棋盘山大连:白玉山、老铁山。鞍山/辽阳前山尧山寿山。抚顺:大伙房水库本溪:关门山、九鼎铁砂山、老秃顶山、怀仁五女山(世界文化遗产)丹东:凤凰山青山沟天桥沟锦州:笔架山翠岩山医巫闾山葫芦岛:大小罗山铁岭:龙首山朝阳:朝阳凤凰山阜新:海棠山盘锦:红海滩

7.东北大秃顶子山

岫岩满族自治县,位于辽东半岛北部,是辽宁省鞍山市下辖的一个自治县。岫岩县旅游丰富。尧山,国家AA级、省级风景名胜区,清代为辽宁四大名山。清凉山是国家AA级和省级生态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国东北的黄山。是集奇松、怪石、瀑布、溶洞、温泉、悬崖、兰花、古刹、塔林、枫叶为一体的东北旅游品位较高的山峰。国家AA级景区、省级森林公园龙潭湾,森林茂密,植被良好,空气清新,是游客休闲度的圣地。卧龙山萧声寺是国家AA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辽宁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庙。尧山,位于岫岩满族自治县,是辽宁四大名山之一。瑶山山势险峻,绵延10多公里,有40多座奇峰,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由关沟、大寺沟、石华顶、南天门四个景点组成。主石花顶部海拔888.8米。尧山文化景观历史悠久,创建于隋唐,兴盛于明清。它是集佛教和道教于一体的宗教圣地。历代修建的寺院、宫观、殿堂、建筑有清华寺、王耀洞、三清殿、灵官殿、佛爷殿、宝林寺、朝阳寺、观音阁、毕夏宫、龙王庙、关帝庙、唐塔等众多古刹,布局严谨,规模宏大,亭台楼阁参差不齐,古迹众多。瑶山以其丰富的药材而闻名。据不完全统计,中草药有480多种。龙潭湾自然保护区龙潭湾自然保护区位于岫岩满族自治县龙潭镇,距岫岩县城30公里。相传乾隆年间,日落之后,一位村民坐在山景池中。突然,他看到雾升起,彩云缠绕,就像在一个黑暗的水池中玩耍,所以他被命名为龙潭湾。龙潭湾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626公顷。中心区龙潭湾面积1591.8公顷,是辽南森林类型、森林植被、森林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有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植物16种,省级野生保护动物74种等。有许多自然景观、文物古迹。龙潭湾将发挥旅游和科研一体化的作用,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清凉山风景名胜区清凉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岫岩东北部的汤沟镇,因山深林密,气候温凉而得名。景区以怪石、碧水、奇峰、怪松、断崖著称,历来是佛道修行之地。景区约30平方公里,最高峰毛奎山海拔1141.5米。主要景点有唐代名将李雪留下的埋马石、藏马谷、箭眼、点将台,以及天然石湖十八罗汉洞、老君堂洞、龙象石、石花、石笋、石林、双峰山、美丽小天使等奇石。聊古塔、千年古松、多年不解冻的冰洞。植物600多种,其中园林树木38科78属150多种,中草药400多种。50多种野菜;有猫头鹰、、大鸟、狐狸、野猪等珍稀野生动物;山泉中还有大鲵、森林昆虫龙虾等珍稀动物。清凉山景区有一处奇特的天然水洞。山洞里有一条地下河。你可以乘船游到洞穴深处。洞壁上有各种岩石和钟乳石。清凉山风景名胜区石湖瀑布,位于朝向洋黄帝村石鼓沟,发源于清凉山代王庙文山脚下,由东西两条溪流组成。由于水的不断流动,石湖纳

山顶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像一只躺着的绵羊。石头的尾部有一棵松树在摇摆,看起来像一只羊的尾巴。因此,它被称为松树洋,和它的谐音松树洋就演变成了村子的名字。吴韵山的白云渡口、高耸的杨娇峰、陡峭的骆驼峰和陡峭高耸的玉皇峰是这座山的特色。它看到高耸的祖母绿宝石“鹿”真是令人惊叹。s背以百米青石,瀑屏以清水,石巢遍布水巢。在羊角峰下的山麓,有一座大型石庙,建于唐代。原为三间茅草屋,清嘉庆年间改建为纯石结构。它叫做萧声神庙,也就是俗称的老庙因其悠久的建筑历史而受到当地人的称赞。该庙高5.40米,长9.15米,宽5米。除门窗为木质外,其梁、柱、瓦、檐、脊、墙等。都是用青白色花岗岩精雕细刻而成,用360条石条建成。寺庙屋顶覆盖着36块巨型石瓦,数万根石檀香柱榫卯而成。整个建筑浑然一体,气势恢宏,结构独特。有观音、如来、地藏、释迦牟尼、二郎神五尊石雕佛像,造型都生动古朴,服装线条流畅。清咸丰七年(1857),记载日期《岫岩志略》。石庙的东岭檀香可以预报天气是晴是雨。下雨之前,这檀香有一个小雨,大雨,不下雨,不下雨。经过实际观察,确实如此。在寺庙的前面,有一座巍峨的古松神庙,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寺后青山绿树,左边是花瓶和石钟楼,右边是碑林,还有70多块古代石碑。历山萧声寺是辽宁省唯一保存完好的大型石庙。1982年,丹东市人民1988年12月20日,辽宁省人民中国宣布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先胜黄先胜将军故居的故居,已投资260万元。通过大量详实资料的收集,目前,黄家大院内的5座灰砖房、4座碉堡已基本恢复原貌。2005年9月27日举行了剪彩仪式。黄先胜赵的大儿媳和孙子黄文祥参加了剪彩仪式。黄先胜将军出生在岫岩石庙子镇兰家村。为恢复黄先胜将军故居,2005年4月省委将其列为省级红色旅游基地,并拨付专项资金。岫岩还到重庆歌乐山等地搜集了大量珍贵详实的黄先胜将军史料。在黄先胜将军故居,记者看到了灰瓦红门的门楼和黄先胜将军故居挂在门楼上方。走进庭院,身着大衣、英气十足的黄先胜将军雕像坐落在庭院中央。该雕像由岫岩偏岭镇的白云石制成,高2.98米,雕像周围有1.1米高的花岗岩基座和9.18米的花坛,象征着国耻九月十八日。黄先胜将军故居里,有黄先胜小时候用过的摇篮、桌椅。院落东西两侧原黄仓库及员工平房,现建成岫岩人抗日斗争纪念馆和黄先胜将军s生活展厅。莱阳头条

出去走走,在时光里撒个欢

多肉浇水方法一直都让花友纠结,浇水多了烂根,浇水少了缺水,多肉浇水量与很多因素有关:地域气候、天气、季节、温度、通风情况、多肉植物习性、土壤、花盆材质、每天接受日照时间、摆放位置、多肉状态、多肉大小等等等等。

缺水信号

不论是沙漠还是高山地区的多肉植物,技干与叶片内都存有大量水分,所以浇水量一定不要太多。而且多肉植物在非常缺水时会消耗自身叶片的水分来供应所需养分,这时底部叶片会慢慢干枯掉;另外,番杏类及部分景天植物在缺水时叶片会起褶皱;还有的多肉在缺水时叶片会变软,这些都是它们给出的浇水信号。

叶片褶皱或者变软,基本上浇水后第二天就会立即恢复,慢一点的第三天就能恢复。如果浇水后长时间都没恢复,那肯定是根系坏了,植物无法吸收造成的脱水现象。

不过有时叶片出现褶皱、变软也不一定是缺水,这就需要根据自己平时的浇水时间及最近的天气情况来判定了。一般来说,如果是缺水的情况,当晚浇水,叶片第二天就会饱满起来。但如果浇水后连续几天都没有改变状态,就需要注意了。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植物的根系没有生长出来,或者原有的根系已经腐坏。这时可以将多肉从土壤中拔出来,重新清理根部,并换上干一些的土壤再种上。

浇水时间:春夏秋三个季节最好是傍晚或者下午凉爽的时候浇水,而冬季因为温度过低,最好选在中午时分浇水。浇水时沿着花盆边缘浇入,不要让水滳到叶片上。尽量避免水流入叶片中心形成积水,这样的积水会像放大镜一样,将阳光聚集到一点,直接反叶片烧坏。如果不小心浇到叶片中心,可以将水珠吹掉,或者用纸巾吸干。

浇水间隔:初期入门日,的确可以用一个恒定的时间浇水,比如一周一次,一月一次-----虽然这种方式能让大部分多肉存活下来,但也并不是太好。因为天气变化无常,需且花盆材质也决定了水分的挥发量,还有上面所说的许多其他因素,使得浇水间隔不能一概而论。这里挑几个比较重要的讲解一下,这也是我栽培多年总结出来的经验。

地域气候与浇水:我一直认为这是决定多肉植物生长最重要的一个条件。虽然全国各地都可以养多肉,但如果地居住在一个适合多肉植物生长的气候环境里,那可以省去你很多心思和时间,多肉自己就能生长得很好。比如山东威海的夏季,拿20xx年来说,最高温度才30度,只持续10天左右,然后回落到每天23C -28度以上,并且因为是沿海城市,每天都不断有海风吹来,实际温度会更低一些,非常凉爽。这样的气候对于多肉植物来说,几乎直接跃过了夏季休眠这个特性,多肉几乎全部处于生长状态,可以放心地浇水。而南方地区还持续在35度以上甚至40度的淡热气候,特别是西南地区,盆地气候是非常闷热的,风速也很小。这样炎热闷湿的环境会使多肉植物进入休眠,就不能再浇水了,这样地区大部分多肉都需要靠断水来度过夏季。但是断水时间过长也有可能直接干死,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湿气,例如依靠在托盘中加水、傍晚凉爽时喷水等方来缓解。

天气变化与浇水:天气预报现在已是我每天必看的内容,甚至一天会看好几遍,因为这个预报是会变化的。看预报主要为了几个重要信息:晴天、下雨、阴天、温度、风速。这些信息决定了未来几天是否需要浇水。如果连续阴雨,放在户外的多肉最近两天就不需要再浇水了。需阴雨天气也会使室内的多肉花器内的水分挥发速度变慢,所以也可以相对延长浇水时候。相反,如果是连续晴天,而且风速还不错(3-5级),温度适宜(10度-30度),就可以频繁浇水了。不过这个还需根据花盆材质、多肉植物的大小来判断浇水量。

花盆材质与浇水:透气最好的陶盆养多肉比较适合,因为不存在涝死植物的情况,哪怕是干一点,只要多肉不死,浇水后状态还是会转好的,非常适合入门爱好者使用。但是陶盆也有缺点,就是水分挥发得太快,花器底部不保水,这会减缓多肉植物的生长速度。因为没有足够的水分来让多肉生长,水分在多肉吸收完全前就挥发完了。特别是夏季,许多花友误认为红陶盆透气好,干透的环境对多肉植物是非常好的,所以干脆就不浇水,结果直接导致多肉干死。

春秋季节比较凉爽,但日照充足的时候,陶盆里的水分几乎1-2天就完全干透了,这时1天浇一次或者2天浇一次水都没有问题。而陶瓷、铁器、塑料等花盆因透气性相对较差,浇水间隔一般都是陶盆的2-3倍。这些花器栽培的多肉植物几乎不需要太多管理,浇一次就可以放心出门了。夏季常说的断水也是针对这些透气性较差的花器而言,因为浇水后还会有大量水分储存在花盆底部。

多肉植物也是需要有水分才能生长的,完全没有水分时会停止生长。

多肉植株大小与浇水:这一般是栽培多年的爱好者才会总结出来的一点。新种下的多肉因为根系较少、正在适应新环境、损伤恢复中等因素,对水分的吸收能力较弱,并不需要浇太多水。对于这类多肉植物,较好的浇水方式是:频繁需少量浇水。

而生长多年,非常健状的多肉植物,因为根系已经非常发达,种在陶瓷类透气性较差的花盆里,在连续晴天的情况下也可以2-3天浇水一次,如果是种在陶盆内甚至可以1天浇水一次。露养环境中即使遇上连续阴雨或者暴雨天气也没有任何影响,反而会生长得更好。这样的多肉我都是取猛灌的方式浇水的。

多肉植物浇水,需要根据环境来决定浇水量

多肉植物缺水信号

不论是沙漠还是高山地区的多肉植物,枝干与叶片内都存有大量水分,所以浇水量一定不要太多。而且多肉植物在非常缺水时会消耗自身叶片的水分来供应所需养分,这时底部叶片会慢慢干枯掉;另外,番杏类及部分景天植物在缺水时叶片会起褶皱;还有的多肉在缺水时叶片会变软,这些都是它们给出的浇水信号。

叶片褶皱或者变软,基本上浇水后第二天就会立即恢复,慢一点的第三天就能恢复。如果浇水后长时间都没恢复,那肯定是根系坏了,植物无法吸收造成的脱水现象。

不过有时叶片出现褶皱、变软也不一定是缺水,这就需要根据自己平时的浇水时间及最近的天气情况来判定了。一般来说,如果是缺水的情况,当晚浇水,叶片第二天就会饱满起来。但如果浇水后连续几天都没有改变状态,就需要注意了。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植物的根系没有生长出来,或者原有的根系已经腐坏。这时可以将多肉从土壤中拔出来,重新清理根部,并换上干一些的土壤再种上。

多肉植物怎么浇水

浇水时间:春夏秋三个季节最好是傍晚或者下午凉爽的时候浇水,而冬季因为温度过低,最好选在中午时分浇水。浇水时沿着花盆边缘浇入,不要让水滳到叶片上。尽量避免水流入叶片中心形成积水,这样的积水会像放大镜一样,将阳光聚集到一点,直接反叶片烧坏。如果不小心浇到叶片中心,可以将水珠吹掉,或者用纸巾吸干。

浇水间隔:初期入门,的确可以用一

个恒定的时间浇水,比如一周一次,一月一次-----虽然这种方式能让大部分多肉存活下来,但也并不是太好。因为天气变化无常,需且花盆材质也决定了水分的挥发量,还有上面所说的许多其他因素,使得浇水间隔不能一概而论。这里挑几个比较重要的讲解一下,这可是花友栽培多年总结出来的经验。

天气变化与浇水:天气预报现在已是我每天必看的内容,甚至一天会看好几遍,因为这个预报是会变化的。看预报主要为了几个重要信息:晴天、下雨、阴天、温度、风速。这些信息决定了未来几天是否需要浇水。如果连续阴雨,放在户外的多肉最近两天就不需要再浇水了。

需阴雨天气也会使室内的多肉花器内的水分挥发速度变慢,所以也可以相对延长浇水时候。相反,如果是连续晴天,而且风速还不错(3-5级),温度适宜(10度-30度),就可以频繁浇水了。不过这个还需根据花盆材质、多肉植物的大小来判断浇水量。

花盆材质与浇水:春秋季节比较凉爽,但日照充足的时候,陶盆里的水分几乎1-2天就完全干透了,这时1天浇一次或者2天浇一次水都没有问题。而陶瓷、铁器、塑料等花盆因透气性相对较差,浇水间隔一般都是陶盆的2-3倍。

这些花器栽培的多肉植物几乎不需要太多管理,浇一次就可以放心出门了。夏季常说的断水也是针对这些透气性较差的花器而言,因为浇水后还会有大量水分储存在花盆底部。多肉植物也是需要有水分才能生长的,完全没有水分时会停止生长。

多肉植株大小与浇水:这一般是栽培多年的爱好者才会总结出来的一点。新种下的多肉因为根系较少、正在适应新环境、损伤恢复中等因素,对水分的吸收能力较弱,并不需要浇太多水。对于这类多肉植物,较好的浇水方式是:小食多餐。透气最好的陶盆养多肉比较适合,因为不存在涝死植物的情况,哪怕是干一点,只要多肉不死,浇水后状态还是会转好的,非常适合入门爱好者使用。

但是陶盆也有缺点,就是水分挥发得太快,花器底部不保水,这会减缓多肉植物的生长速度。因为没有足够的水分来让多肉生长,水分在多肉吸收完全前就挥发完了。特别是夏季,许多花友误认为红陶盆透气好,干透的环境对多肉植物是非常好的,所以干脆就不浇水,结果直接导致多肉干死。

而生长多年,非常健状的多肉植物,因为根系已经非常发达,种在陶瓷类透气性较差的花盆里,在连续晴天的情况下也可以2-3天浇水一次,如果是种在陶盆内甚至可以1天浇水一次。露养环境中即使遇上连续阴雨或者暴雨天气也没有任何影响,反而会生长得更好。这时可以不必太过顾忌直接猛灌就是了。

多肉植物夏冬休眠期少浇水

多肉植物因外形娇小俏萌,侍弄方便,近年来横扫绿植界,成为许多绿植爱好者的心头好,身边很多人都会养上几盆,但养着养着有的涨势喜人,有的却焉了枯了。看着惹人喜爱的多肉过早地夭折,难免叹息,这肉肉怎么这样不好伺候。

像碰碰香、新玉缀、黑法师、桃美人、黑王子、紫牡丹、明镜等多肉植物耐旱喜光,喜爱生长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即使每年有许多时候缺水,却可以靠着体内所储藏的水分维持生命。因此,宜少浇水,尤其是在夏天、冬天处于休眠期的多肉植物,因植物休眠,几乎不生张,浇上去的水叶片不吸收,容易导致根部长期潮湿腐烂,难于继续生长。夏、冬季节,对于休眠期的多肉植物来说,一个月浇一次水已足够.

许多人对玲珑小巧、晶莹剔透的玉露情有独钟,但养起来却很费神。养过玉露的人可能都会遇到类似情况,看着快干了,匆忙浇点水,结果太阳一晒,就焉了。比如玉露喜凉爽的半阴环境,忌高温潮湿和烈日暴晒,如要浇水最好晚上进行。

除了多注意浇水外,养殖多肉还需注意通风和光照。注意通风:在闷热潮湿的环境下,空气不流通,不利于水分的蒸发,并且难以降低温度,亦容易导致根部腐烂。注意光照:在夏季种植多肉植物的时候,应给足阳光,否则容易导致植株徒长。

这才是多肉植物正确的浇水方法,果断收藏!

如何才能养出漂亮的肉肉?浇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正确的浇水方法可以让肉肉长的更健康更美丽,这里总结了几点,纯干货赶快收藏吧!

01、根据多肉生长期来浇水

多肉不同的生长期要取不同的浇水方法,肉肉的生长期一般分为小苗期、成长期、出状态期,也可以通俗的说成婴幼儿期、青壮年期、中老年期。

小苗期指的是叶插苗或我们买来的小苗,此时肉肉的根系还不发达,叶片也没有储存很多的养分,这个时候浇水就一定要跟上,千万不要缺水,甚至可以浇大水,保证充足的水分才能让小苗尽快生根成长。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买来的小苗尤其是网购的苗通常都是裸根状态,上盆后有一个服盆的过程,在服盆之前不要浇大水,只需保持土壤微湿状态即可,服盆后方可浇大水。

幼苗期保证充足的水分

苗期过后进入快速生长期,此时肉肉的根系已经扎稳,叶片也逐渐开始储存养分。此阶段在保证充足水分的同时可以适当的控水,因为此时如果水分过多会导致叶片疯长变形,显得不够协调丰满,所以此阶段用见干见湿的浇水方法,水分不多也不少,这样肉肉才能长的丰满圆润。

青壮年期适量浇水

快速生长期后就会进入我们常说的出状态期,多肉从小苗到出状态一般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不同的品种出状态所需时间也不一样。这个时候株型也已经长好了,叶片饱满圆润就差没有颜色了,此时可以控水出颜色。控水是出颜色的一个必要条件,此时的浇水频率一定要减少,比如之前每周浇一次可以改为两周浇一次。

中老年期控水出颜色

02、根据季节和时间浇水

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气候所用的的浇水方法都不一样,不能一概的说几天浇一次水。春季和秋季是肉肉的生长旺季,可以多浇水,夏季和冬季是一些品种的休眠期,只需少量浇水即可。夏季最好避免中午温度高的时候浇水,上午11点以前下午3点以后是最适合浇水的时间,冬季则正好相反,应该避免早晚浇水,最好在中午温度高的时间浇水。

03、具体浇水方法

多肉植物不要用水直接往叶面上浇,尤其是晴天的时候如果往叶面上浇会在生长点中心存水,经过太阳一晒水温升高会灼伤叶片,最好用多肉植物专用的浇水神器,这个东西非常的好用,直接对着盆土浇简便易行,缺点就是如果你是肉肉大户用这个浇水效率就太低了,比较适合中小规模多肉爱好者使用。

多肉植物浇水神器

如果肉肉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浇水,土壤已经板结硬的不行了,这个时候光从盆土表面浇水是不够的,应该用浸盆的方法,就是把整盆多肉放进装满水的盆中,让水分慢慢的吸收直到土壤吸透为止。

04、用什么水浇?

浇花用水我们最经常用的就是自来水了,其实用自来水浇完全可以,但是需要注意一个细节问题,就是自来水的温度一定要合适。比如在冬季,如果直接用自来水浇肉肉,这个时候的自来水温度是很低的,有可能直接伤害到多肉的根系,所以自来水最好用放到容器中静置一段时间等水温合适的时候再去浇。

有许多超级玩家喜欢收集雨水浇花,这也是没问题的,但是前提是你那里的空气环境要非常好,如果你那里是大城市经常雾霾,我看还是不要收集雨水了,因为雨水实在是太脏了。河水、湖水也都可以用来浇肉肉,取回来后都要静置一段时间。

早上,看着阴沉沉的天我犹豫着问爸:“这天是要下雨吗?”爸掐着手指做先生状:“我掐指一算,无雨。”看着他那正而八经的样子我不由得笑了。

其实无论看天还是天气预报都有雨,爸说无雨是不想耽搁此次出行。爸平时很少出门,更别说出去散心了。前些日子生病,我好说歹说,他才同意出院后和姨一起来家里住一段。我趁热打铁,当机决定带着爸和姨来一个“松花湖――长白山”自驾游。一开始他们推三阻四不肯去,我说旅店都提前订好了,不能退钱的。他们这才同意了。

第一站:松花湖

我们开着车,顺着沿江公路一直往东,两边树木葱茏,江水平缓宽阔,山上有农舍别墅镶嵌其中,一带青山怀抱一弯绿水,足以游目骋怀,令人神往。

来到景区,从游览图可以看出,松花湖水域辽阔,湖叉繁多,状如蛟龙。一条拦江大坝稳稳座落在不远处,下面是发电机房,这就是东北著名的丰满发电厂,为东三省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电能。

乘着景区的环保小火车来到码头,但见一座巨型龙马石雕,威风凛凛,镇守着码头。“青山绿水松花湖”几个大字尤为醒目。

我们正在拍照,隐隐飘起细雨。烟雨微茫天色青,莽莽苍苍群峰翠,忽然一阵风,山头涌起一片黑云,让人不禁想起《西游记》中孙悟空常说的有妖气。于是嘻嘻哈哈登上水师号游轮。

没等坐稳,大雨倾盆而下,似瓢泼,如缸倒,转眼不见对面的青山,只有江面黑沉沉的。雨点不停地砸在船舷和甲板上,噼里啪啦地响。人们挤在船舱里,兴致勃勃地望着窗外,不时拿手机拍着。

湖面上雨雾缭绕,不时有调皮的雨点从窗口飘进来,不由诵起那首《望湖楼醉书 》:

爸连说:“好诗啊好诗!”我笑着:“苏轼的!当然是好诗。”爸于是沉吟了一下说:“等会我也做首诗哈。”姨啧啧地说:“哟哟,这家伙把你能耐滴!”我们都笑了。

雨渐渐小了,工作人员扫去甲板上的积水,人们纷纷走出船舱,感受雨后松花湖的壮阔。远山的眉目渐渐清晰,山势高而雄浑,山间雾气弥漫,如画中的仙境。一艘快艇疾驰着驶过,人们又是一通快拍。

游船大约行了一个小时,来至五虎岛――松花湖上最大的岛。岛上设施齐全,过山车,大转盘等不一而足。这些却不是我们此行的目的。

来到附近的湖心山庄品鱼,我们特意点了一条清炖鳌花鱼。在休息室里等餐时,躺在床上,望着湖光山色,聊起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话题,在漫无边际的闲谈中,不知不觉睡着了。

手机铃声响起,工作人员通知饭做好了。松花湖特有的鳌花鱼色香味俱佳,味鲜,肉嫩,一根刺,温中,补气,益脏腑。吃了一半才想起拍照,吃完觉得好满足啊,仿佛一顿美味能改变人对生活的态度似的。

好奇地百度了一下:原来鳌花鱼又叫鳜鱼,属于分类学中的脂科鱼类,是“三花五罗”中最名贵的鱼,唐代大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说的就是它:

在湖光山色中吃着美味的特产鱼,偶尔奢侈一下,在时光里撒个欢,确实是件挺美的事。

酒足饭饱,爸靠在椅子上,若有所思。沉吟了半晌,慢慢吟出:

第二站:六顶山金鼎大佛

由丰满区天南入口驶进珲乌高速,便踏上了前往长白山的旅程。沿途经过蛟河市的拉法山,红叶谷,敦化市的六顶山等景区。

我们在敦化六顶山稍作停留。六顶山金鼎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释迦摩尼佛坐像,落座在正觉寺后山顶端,坐北面南,背靠牡丹江,前拥正觉寺,远望长白山,庄严,伟岸。据说与香港天坛大佛遥遥相对,实为一佛二体,分处南北,共佑中华大地。

正觉寺脚下的净莲池清澈见底,池里荷叶葳蕤,想来日后荷花必是繁盛。

景区里的环保车井然有序,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分别接送,游客可以自由安排游览时间,又可随时乘车走路,很是方便。

听介绍说,正觉寺有招募短期出家修行的,在此山清水秀清静地,忘却凡尘,养生修心,对于心里驻满了困顿的我倒是很好的开解之地。有机会想试试呢。

第三站:长白山北坡

出了敦化,沿鹤大高速来到二道白河,长白山脚下的第一小镇,如今开发建设得颇具规模。美人松广场保留了大片的原始松林,二道白河河水清灵凉冽,沿河的天伦广场热闹温馨,人们在此消夏游玩不亦乐乎。上游有秋沙鸭公园,天池水镇,都是游玩的好去处。夜色中的二道白河更加静谧安详。

在二道白河住一宿,第二天一早赶往长白山景区,大约30分钟车程。如今长白山景区不许私家车进入,需在山下停车,坐客车进山,然后买门票,景区车票,主峰车票。

因为去太早不宜上天池,有雾容易看不见,于是先到长白瀑布。车子在山林中穿行,经过温泉区,再走一段路,就来到瀑布脚下。

晴空万里,在“望瀑坡”遥看瀑布,似玉带从天抖落,在阳光下腾起耀眼的云雾。又似两条银龙,吞吐着两边陡峭的山峰。由于观瀑栈道的损坏,不能近距离感受长白瀑布的震撼,直接上图吧!

沿着林中木栈道下来,置身于原始森林的天然氧吧中,呼吸顺畅,神清气爽。林中有小天池,绿渊潭,具是冷水湖泊。绿渊潭湖水碧绿,心旷神怡,小天池中鱼儿自由自在,怡然自得。

临近中午,天气阴了下来,仰头观望天池方向一片天光。天池总是神秘莫测,多少人几次来都不得见其真容。不知我们此行能否一睹真颜。带着忐忑的心情,排过长队,乘上了去天池的越野车。

从山腰到顶峰山高路险,十分陡峭。越野车在之字形的山路上左拐右拐,车上的游人一会被晃到左侧,一会被挤到右侧,一边是岩石山峦,一边是悬崖峭壁,车行其中,惊险刺激。

定神回望来路,但见云海飘飘尽在眼底,远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森林。越往高处,植被越稀疏,山脚下是针叶林,渐变为阔叶林,慢慢的是零星开着的**的小花,过了海拔2600米后,只剩绿色的苔藓地衣。

一路呼啸来至山顶,下车发觉腿软软的,好一会才缓过劲儿来。山上植被全无,荒凉得如同废弃的煤灰堆,风儿硬冷冷的,人们裹着大衣排着队,仿佛朝圣。

天池,纯净,深邃,神秘,有种振奋人心的力量。或者,我们真的是朝圣。

本想重点写一写天池的,却如陶渊明所说:“此中有真意,欲辩以忘言”。只是看过了天池,别的景致就不大放在眼里了,细想想,地下森林也很壮观,峡谷也值得一看。只是“五岳归来不看山”,天池归来不看水,一心只沉浸在天池的魅力中,竟把其他的景色忽略了。

第四站:望天鹅景区

从长白山景区出来,沿环山路一直向南,经过长白山西坡,来到南坡。一路上峰峦叠障,不见人烟,青山夹道,溪水奔流,翻过一座山,还是一座山,越过一道岭,还有一道岭。足足过了七个级别的发电站,终于来到长白县城。

十五道沟景区距长白县城1小时路程,又名望天鹅景区。这里生态原始,古树参天,瀑飞泉涌,怪石嶙峋,景区内一派“奇景横生石弄巧,峡谷天清风雨闻”的迷人景象。

六天的自驾游结束了,爸一时兴起,为不同的景点配了诗,虽是散漫无羁,倒也表达了一份难得的闲情。下面这首是关于长白天池和瀑布的:

看着爸开心得像个孩子,我压抑已久的心也渐渐放松温暖起来,与其为不可抗的事儿焦虑烦心忧愁,不如迎着命运的风,在时光里开心地撒个欢,然后收拾好自己的心情,积极投入崭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