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季节气候 季节气候

海城天气预报48小时分时_海城40天天气预报

tamoadmin 2024-10-12 人已围观

简介1.地震可以预报吗?1、下雪了!长白山主峰迎入秋后第一场雪,这里的雪景有多美?2、几月份去长白山能看到雪景3、东北的长白山的冬天雪景漂亮吗?可以滑雪吗?4、你见过最美的雪景是在哪里?5、关于长白山天池雪景的诗6、吉林长白山天池下雪了,山上的雪景有多美?下雪了!长白山主峰迎入秋后第一场雪,这里的雪景有多美?相信有很多人都比较喜欢冬季,因为冬季的雪景能够让人感觉很安逸。长白山主峰迎来入秋后的第一场雪,

1.地震可以预报吗?

海城天气预报48小时分时_海城40天天气预报

1、下雪了!长白山主峰迎入秋后第一场雪,这里的雪景有多美?2、几月份去长白山能看到雪景3、东北的长白山的冬天雪景漂亮吗?可以滑雪吗?4、你见过最美的雪景是在哪里?5、关于长白山天池雪景的诗6、吉林长白山天池下雪了,山上的雪景有多美?下雪了!长白山主峰迎入秋后第一场雪,这里的雪景有多美?

相信有很多人都比较喜欢冬季,因为冬季的雪景能够让人感觉很安逸。长白山主峰迎来入秋后的第一场雪,让大家羡慕不及。可以说这里的雪景真的很美,而且也感觉到非常惊讶,特别是这个雪景和长白山相互应,这简直就是天下一绝。让大家不自觉的就比较喜欢这样的状态,这样的雪景也很容易让大家流连忘返,都会选择去吉林的长白山来旅游。

这个地方还是比较有感觉,也能放松心情,给大家会带来与众不同的惊艳。雪后长白山就好像是一条银龙,只要大家愿意去欣赏,就能够注意到美景巅峰。当然看到这样的景色,也能身临其境的感受,会体验大自然中的美好。不少小伙伴都比较喜欢这样的天气,能够欣赏这么幽静的景色,能突现大家的喜爱和热爱。特别是雪后长白山就有一种人间仙境,真的很好看。

长白山池子下面也是一片白茫茫的,这么宽阔的地界看起来就像是一望无际的白色山岚,让人仿佛就好像是在一个仙境里,自己就是仙仙玉坠的小仙女。或许每个人都比较喜欢这种景象,如果有机会的话真的很想去体验。看到这种照片就想在长白山去打雪仗,肯定会有不一样的开心乐趣。

这些景都比较美丽,也比较真实,给大家带来的感受也不同。带上朋友孩子家人,肯定会让自己获得乐趣。山上的雪都比较美,也好像是进入童话一样,很宁静也很安逸,能够让人的内心心旷神怡。如果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希望大家还是要抽空去景美山美的地方游玩,瞬间会让大家释放压力。感觉生活很美好,远离喧哗的城市,让自己呼吸不一样的空气。

几月份去长白山能看到雪景

看到长白山的白白的积雪还有天池没有完全结冰这个季节11月中旬到12月初是最佳观景,从万达去往长白山的北坡可以包车前往去西坡有免费大巴

另外,长白山十一去的话人比较多,一般都不会封山,除非天气突变可能就会提前封园。注意去之前留一下当地的天气预报,如果下雾下雨也是可以看见天池的,只是看不到全景,但是会另有一种朦胧的浪漫感觉。

十一时,特别是山上,山下要穿毛衣毛裤了,晚上会很冷。山上穿羽绒服正好,有可能还会赶上下雨下雪。所以御寒衣物一定要带够,雨衣也带上,相机及卡电池也要保证。坡顶上提供御寒棉大衣,这个就不用带了。出门前注意检查下车的轮胎、导航地图升级及其他事项,以免半路出问题。

与此同时,长白山山上没有住宿的地方,山脚下有,是个小城市,有大宾馆也有小旅店。

东北的长白山的冬天雪景漂亮吗?可以滑雪吗?

冬季的严寒已经逼近,其实到12月下旬的时候,相信有很多人已经赶回家中与家人团聚,或者是用其它的方式来迎春节了吧,其实在近几年春节外出旅行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多,很多人都会选择通过旅游的这种方式来欢度春节,然而说起冬季的旅行的话,一般都会有这样两种选择,首先有一部分人怕冷,所以说想要在旅行时选择一个温暖之地躲避冬季的寒冷,还有的人会选择到严寒之地,真正体验一把万里雪飘的意境。

之前可能向大家介绍到三亚这个温暖之地,那么今天要为大家说到的是一处严寒之地,那就是东北的长白山,不得不说,在进入九月份的时候,长白山的主峰就开始飘起了大雪,一直到12月份,累计了四个月的时间现在的长白山已经到达了积雪期,这一时期晚上天池中的池水也已经开始结冰了。

远远的望上去就像一个正悬挂在半空中的镜子一样,场面是蔚为壮观,有很多人登上峰顶,这一景象就像是印证了天池就是太白金星飘落在人间的一面镜子罢了,而这一壮观的景象也只有在冬季才可以见到了,尤其是当你站在观景台上的那一刻,也让人真的不得不去感慨自然界的奥秘,它总会给我们带来难以想象的世界。

在长白山北坡其实还有一个历史文化园,它是在302的省道之上,在前往长白山北坡的时候,这个地方也是必经之路了,此处历史文化园的大门是以红蓝为底的,在红蓝底之上,底部用的是金**,尤其是在大雪纷飞的东西,看上去也是格外的引人瞩目,从远处看上去,整个园区中的风格是古色古香的,有一种古老而沧桑的感觉。

下了车之后慢慢的走到里面仿佛就走在一幅历史画卷之中,在画卷中有小桥,也有流水,有古文中的凉亭,仿佛就像文中说的那样,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虽然说这句诗可能是在形容秋季的萧瑟,但是用在这里也没有任何的不恰之处,仿佛是在表达挽留秋季的意蕴,又像是在挑战冬季一般,你觉得呢?

不知道这样壮观的长白山有没有吸引到你,如果让你去旅行,你会去长白山吗?

你见过最美的雪景是在哪里?

我是一个生活在东北的年轻人,其实我觉得雪景对于我来说,触手可得冬天的时候只要下雪了,就可以看到非常美的雪景,可是对于北方的朋友很难见到雪景,所以推荐几个地方是看雪景最好的地方

吉林雾凇岛

说到雾凇岛,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这不是看雾凇的地方吗?确实,雾凇岛是全国最好的雾凇观赏地,但同时,雾凇岛的雪景,因为有雾凇的衬托,雾凇岛的雪景比别处的雪景更美更精致。

黑龙江牡丹江雪乡

雪乡不用多说,光听名字就知道了,这里是雪的故乡,也因雪景而吸引着众多游人前来。雪乡其实不是一个正式的称呼,它的学名叫双峰林场,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下辖海林汀镇,是大海林林业局下属的一个林场。这里雪期长、降雪频繁、积雪期长达7 个月,雪量堪称中国之最,且雪质好,粘度高,素有“中国雪乡”的美誉。

辽宁沈阳

沈阳,这座有着“东方鲁尔”美称的城市,是辽宁省看雪景的最佳去处。冬天的沈阳虽然寒冷,但可以滑雪,观赏冰雕、冰灯,体验沈阳冬趣。来沈阳看雪景的同时,不妨也来这里看一看吧。

吉林长白山

长白山可以说四季各有不同的美,冬天的长白山漫山被白雪覆盖,无比壮观。长白山真正的雪季从每年“十一”前后开始,直到来年4月底。此时山顶严寒,气温在零下-35℃至-40℃之间。春节期间山雪极大,整个山景将会呈现出一幅极地隆冬的景象。

内蒙古阿尔山

著名的四大草原在这里交汇,巍巍的大兴安岭在这里驻足,全国首屈一指的冰雪在这里厚积,世界最大的温泉群在这里流淌了几个世纪,它就是位于中蒙边界的内蒙古阿尔山市。阿尔山的冬天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白雪皑皑的大地一片纯洁,玉树一样的冰棱、雾凇、玲珑剔透。百里雾凇长廊会展现给你一个童话中的梦。阿尔山的冬天是纯洁、超然的,冬天的阳光总是在迷茫的晨雾中缓缓伸展开,显得那么宁静淡远。

关于长白山天池雪景的诗

《青海引》

长白山前号黑风,桔槔火照甘泉红。

五千貂锦血边草,单于夜帐移湟中。

华林酒艳长庚醉,沉香春浓海棠睡。

金马门如万里遥,那知青海城头事。

扩展资料:

长白山天池(Changbai mountain pool in the sky)是一座休眠火山,火山口积水成湖,夏融池水比天还要蓝;冬冻冰面雪一样的白,被16座山峰环绕,仅在天豁峰和龙门峰间有一狭道池水溢出,飞泻成长白瀑布,是松花江的正源。

长白山形成于1200万年前地质造山运动,经过多次喷发而拓成了巨型的伞面体,当火山休眠时涌泉溢出,形成十余平方千米的浩瀚水面。天池海拔2189.1米,略呈椭圆形,南北长4.4千米,东西宽3.37千米。

集水面积21.4_,水面面积9.82_,水面周长13.1千米,平均水深204米,最深处达373米。总蓄水量20.4亿立方米。天池水温为0.7℃-11℃,年平均气温7.3℃。

天池像一块瑰丽的碧玉镶嵌在雄伟的长白山群峰之中,是中国最大的火山湖,也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湖泊。现为中国、朝鲜两国的界湖。

百度百科-长白山天池

吉林长白山天池下雪了,山上的雪景有多美?

大家都非常的喜欢雪景,因为雪景给人的感觉也是非常好看的。吉林长白山天池也是下雪了,大家也都觉得非常的惊讶。有很多的人也都觉得雪景和长白山天池的自然景观组合,真可谓是天下一绝。因为大家也都非常的喜欢这种状态,而且雪景也是让大家流连忘返。有很多人也都会选择去吉林的长白山旅游,因为这个地方非常的有感觉。有很多的人也都觉得这样的旅游地点特别的好看,也会给大家不一样的体验。

雪后的长白山宛如一条银龙

希望每一个人也都能够很好地注意,也希望大家能够很好地看待这种学习。下过雪之后的长白山也给人一种特别好的感觉,而且也宛如一条银色的长龙。所以说很多人也都会选择去长白山旅游,这样也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下雪景,也能够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好。

建议大家身临其境的去感受

很多小伙伴都非常的喜欢下雪天,因为下雪天也是能够欣赏到不一样的景色。而且雪景也是特别的好看,这也让大家感觉到特别的喜欢和热爱。很多人都觉得下雪过后的长白山给人一种人间仙境的感觉,这也是特别的好看。如果大家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下,那么也是能够有不一样的体验感。长白山天池在下雪过后一片白茫茫,宽阔的地界和一望无际的山峦,让人感觉仿佛来到了仙境一般。

下雪过后的长白山很好看

大家也都非常的喜欢这种景色,所以说每一个人也都应该很好的去体验。还有很多人也都会选择在雪后去打雪仗,这样也能够有不一样的乐趣。希望每一个人也都能够很好的体验这种感觉,因为这种感觉是非常真实并且美丽的。这样也能够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也会让大家体验到很多的乐趣。

地震可以预报吗?

英语的还是什么的?

://.sina-qd/qingdao.html

青岛概况,看完了你会对青岛有个大致了解,

真的是一座迷人的城市

魅力青岛 ://blog.sina.cn/m/meiliqingdao

青岛是一座海岸线漫长、山脉众多、水域面积辽阔、岛屿星罗棋布的历史文化名城。青岛之所以被称作是“帆船之都”,优越的自然条件当然是第一位的。比如在中国,没有哪一座海滨城市拥有大大小小的海湾35个,也没有哪一座城市同时还有69座岛屿,更没有哪座城市能够拥有5000多座海拔100米以上的山峰。所以说,青岛人推开窗户,就是山景,就是海滨。青岛的城市,又是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战争洗礼的“欧陆洋城”,历史古迹遍及大街小巷,具有异国情调的花园洋房500多座,这当然也是中国版图上绝无仅有的。所以,青岛人一说起自己的这座城市就滔滔不绝,因为这里的“山海城岛湾”是最有特色不过了。

青岛的山,单从名字上来分析,就各有各的趣味、风格和特色。比如崂山,以攀登“辛劳”而著称,山山相连,故两千多年前称做“劳山”。又,浮山。人航行在大海之上,远眺家乡之山,最有情调的就是浮山。因为远远望去,浮山的九座山头一字排开,就像是一道绿色屏障一样,漂浮于海上,故谓“浮山”。还有贮水山、观象山、观海山、双山、丹山和北岭山等等,人们一看名字,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鱼山文化

有的山,是因其象形而取名,如鱼山,说的是它像鱼一样游入大海。这也就是说,鱼山是青岛离海最近的一座山,海拔62米,真正是拔海而起,一峰独秀。而在郁达夫和沈从文看来,鱼山是他们“隐栖”的好地方。在这里,他们可以将世间万念一下子抛到九霄云外去,头枕着万顷波涛,同落日一起睡去。又与朝霞一道去登高望远。

而康有为却是从1924年就打算在鱼山上住下去了。他要将自己的残生余火,都小心翼翼地包藏在鱼山上。因为他选择了原胶澳总督的一座官邸,作为自己在青岛的“夏季别墅”,取名“天游园”。自己也以一个大山的“长者”一样,每天骑马巡山看月,指南星与列斗。只可惜一代维新领袖、经学巨匠康有为,是在鱼山山麓陨落的。鱼山分享了他的无限光荣。因此,后来的作家、学者和专家、教授,以及艺术家等,便纷纷来此寓居。故除了老舍、梁实秋、闻一多、洪深、宋春舫外,还有童第周、毛汉礼、成仿吾、朱树屏和冯沅君、陆侃如等。一时间,鱼山成了接纳我国文化名人聚居的一座“文化名山”。“鱼山文化”和由“鱼山文化”所创造出的奇迹,也令世人所瞩目。

可居之山

青岛的山因为多是花岗岩山体,山头突兀、高耸,树木茂密,所以非常适合居住。或者说,这样的居住环境在全国来说,也是不多见的。

从青岛城市发展史来看,市内最早有人居住的山是会山和青岛山。会山是明清时代的名字,现在叫太平山。因其面对黄海外面的太平洋而得名。在这两座山中,原有两个村庄,一个是会前村,一个就是青岛村。会前村村址即是现在中山公园的东园,而青岛村村址即是现在的迎宾馆和青岛路、江苏路和常州路一带。到上个世纪初,这两个村庄的村民约有近千户,他们是青岛的原住民。

最初的青岛人是以出海打鱼为生。胶州湾、青岛湾、汇泉湾和浮山湾都是青岛最早的渔场,也是渔民们修船补网的地方。后来,青岛人开始在山上种植农作物,如小麦、棉花、大豆和花生等。

青岛人最早的房子,也是屋顶用海草、麦秸苫盖,四面墙壁全是花岗石砌成的“石屋子”。当然也有简易的半地穴式坯房,称作“地窝子”。当18年冬天德国人侵占青岛之后。青岛的中国式传统房屋几乎被拆除一空,只剩下了两座象征式的建筑,即“老衙门”和“天后宫”。随之而起的,是一片片具有欧陆风情的别墅洋房,遍及各个山头。由此,青岛才有了独特的,以“青山”、“红瓦”相融的“原始城市色”。

山居之妙

青岛的建筑多依山势而建,其建筑体量也是随着山体的起伏而变化,成为大山的一种精巧的“装饰品”。这与中国其他一些城市的建筑有所不同,绝少正南正北的房子。因为青岛地处海岬,丘陵众多,依山就势显然成了一种城市规划的基本设计原则。当然,这种设计原则也会在一些经典建筑的细部中体现出来。其实,更加使人叹为观止的是,这些城市建筑设计原则,还包括了气象、海洋、河流与地震的一些因素。

所以,如果我们细心观察的话,会不难发现,不管青岛的建筑是什么方向,其建筑的主立面还是基本朝着东南方向的,而其东北或西北方向的山墙和檐头,都是比较高耸的。因为青岛地区每年的主要风向就是两种:东南风和西北风。东南风不仅给青岛带来了海洋气候的凉爽,而且也带来了大量的雨水。故青岛夏季的潮湿,也是出了名的。而西北风带来了内陆的干冷和风雪,但是由于众多山体的渐次遮挡,建筑北立面的风雪会大大减弱。基于这样一种条件,青岛建筑的瓦面坡度比欧洲同等纬度的房屋瓦面坡度要小。且,许多老房子北侧的窗户比南面要小,旋转楼梯也多设于北侧。南面不仅窗户大,还有内外走廊和阳台。讲究一点的,还设有老虎窗和造型别致的木构架,这样既达到了通风透气的效果,又可以通过木构架大量地吸收阳光的热量,增加人文色彩。

所以说,青岛的山,是一种城市,是这座城市美丽轮廓线的自然文脉。

青岛的海之所以多情、浪漫,有风韵、有魅力,辽阔而不平淡,使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这是因为青岛的海更贴近城市,更趋于自然,更有亲和力,也更加丰富。

海对青岛人来说,既是城市的一种依赖和向往,也是城市空间上的一段“留白”。它每天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每天的桨声灯影里,都伴随着城市的律动和呼吸。

海是青岛这座古老而现代城市的“原生色”和“广告色”,也是青岛人最喜爱的颜色。比如,在所有的青岛著名企业商标中,几乎都有海的动感和颜色。像海尔、海信,不仅企业商标上有,就连企业的名称中,也少不了一个“海”字。再如青岛啤酒、澳柯玛等等,它们不但将啤酒花和浪花“结合”了起来,而且还将海洋与青岛大型骨干企业的发展远景“结合”了起来。因此,我们不得不说,青岛的海不仅仅有一种天然之色,还有我们还常常能够感受到一种伟岸与气魄。青岛之海,蓝色的春之声、夏之情、秋之趣、冬之梦。

海与生活

从开始走路的时候起,就学会了“赶海”,这也许是青岛人所独有的一种生活方式。再大一点,青岛的孩子们会一个“猛子”扎到大海里去,到大海里去寻找人生。然而,无论是“赶海”也好,扎“猛子”也好,青岛人是在接受大海的最初考验。童年的“考试”合不合格,长大之后收获明显是不一样的。

海水可以将你“托浮”起来,也会将你淹没掉,这是大海教会青岛人的一种看待世态炎凉的法则。青岛人不自大,不自卑,不自满,不自负,不停止前进的脚步,不虚度如水似流的年华,这也是大海的一种本能。而青岛人也落落大方地继承了这种本能。

青岛人都做过大海的梦,都听着涛声上课、读书,都将海比喻成一种力量的象征。比如称别人酒量大,是“海量”;说你气量大,是“海含”;称人或物多得数不过来,就是“海了”。还有,称一些没有文化的人聚在一起,就说“胡吃海侃”;家里用的大碗,叫“海碗”。

半个多世纪以前,在青岛的大海里,德国人还曾设置过一种铸铁机械发声器,能够通过“哨声”预报海风、海浪和海雾,青岛人就叫它是“海牛”。“海牛”是青岛的一种城市风景,沾染着19世纪殖民文化的难以抹去的印记。

文化之海

在青岛的文化中,我们不难看到、或者是找到大海的影子。

在青岛的近现代建筑中,有好多建筑浮雕上,都有象征大海的装饰性花纹、“水纹”。像胶澳总督官邸迎宾馆的外立面上,就有这种花纹、“水纹”。不仅如此,其东面的花岗岩山墙上,还有缆桩、锚链和水手结。有些建筑,青岛人在修建时,还将船的形象、塔台和舷窗也包容在了建筑文化中,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些文化特质,也是大海所赋予的,是大海为青岛人展现出如此宽阔的生活画面。

青岛的水族馆、海产博物馆和海洋生物标本馆,既是青岛海洋生物的科学研究机构,也是向人们进行海洋科普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在这里,人们可以听到大海的呼唤,看到海底的另一个神秘世界。在不久的将来,青岛作为“帆船之都”,一定还会有一座帆船博物馆,以展示青岛海洋城的航海文化和早期的渔民生活及海洋探险等。

海的概念

在青岛人的思维空间里,海就是厚道、宽容、大度、好客、热情和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代名词。在青岛的地理版图中,青岛只是一个狭长的半岛,三面被大海包围着、呵护着。大海就像充满神力的母亲一样,用她那双温情的大手,捧着青岛。所以青岛人总是在一种自豪、自我欣赏的情绪中生活着,就像生活在桃花源里一样,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既感觉自己是生活在世界的边缘,也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似乎高山、大海、绿树、蓝天都环绕在自己的周围,自己是天之骄子。

青岛人的许多人生境遇都要去对大海诉说,让大海知道。不管是什么时间,只要站在大海面前,他就有了安慰,有了信心。所以,即使是一个在外出差的人,一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到海边走走,在红礁石上坐坐,好象只有大海能够读懂他此时此刻的心思。

有时,大海也是青岛人的晴雨表。比如今天的天气如何?不看“天气预报”,他们也能从大海的颜色和浪花的大小中识别出来。因此,大海教会了青岛人许多东西。这里说的当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然之海,面是由海洋所派生出来的“社会之海”。例如,明代倭寇对于青岛沿海的长期骚扰,清末俄国军舰的突然停泊和德军“侵占胶州湾”,后来日军和美军在这里的长期侵占,还有青岛作为“自由港”所迎来的进进出出的各国大型商船……。

往大处说,青岛的海就是无尽的天空,你平时可以不去关心她,但她却永远注视着你;往小处说,青岛的海还像一只平平常常的纽扣,你每天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接触到了她,她对你是那么的重要和有用、忠于职守,可你却并不能真正地理解她。

打个比方说,如果青岛的山是一部古代史的话,那么青岛的海就是远古史,而青岛的城则是近现代史。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青岛的山所擎起的,是古代的人文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汉代驯虎山上童恢伏虎的故事、秦始皇游崂山的传说、李白所留下的著名诗篇《寄王屋山人孟大融》,还有张三丰、邱处机在崂山修炼的故事。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蒲松龄所留给我们的千古佳话,《崂山道士》和《香玉》。在老市区的一座座山头上,我们还能找到明代初年所设立的一座座烽火墩堡的历史遗迹及其它。

而青岛的海,在一万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广袤的大草原、密林和湿地。当时的胶州湾和黄海海域上,生活着猛犸象、麋鹿等大型动物。直到有一天,在大陆板块和火山的运动下,胶州湾里灌满了海水,青岛的山下才出现了一片汪洋。

青岛的城,初建于明初,也就是1368年的洪武元年。这是青岛城池史以青岛为坐标的最早记录。当时青岛的城,名叫“浮山所”,就是现在的山东路和香港路一带。这座城是为了抵御倭寇而建,也是明王朝屯垦戍边的一项重要措施。

眼下,浮山所的老人还有这样的一些传说。明代浮山湾里,教练水师的帆船经常是一字排开,一眼望不到边。那船上的红黄旗帜,如丛林一般,遮天蔽日,蔚为壮观。这是青岛作为古代城市的一种真实写照。

而青岛作为现代都市,却是始自18年的德国侵占时期,至今也不过是一个“百年青岛”。这个青岛之城的格局与先前有所不同,即将山和海都作为城市的参照系,把城建在山海之间,享受着大自然所赐予的山海气蕴,吸纳岚光海色。于是,经过百年战火的洗礼和建设,一座海滨之城拔海而起,依山而立,成为祖国的东方门户。

欧陆之城

青岛这座城市一向被称作是“东方瑞士”、“万国建筑博览”之城。它的城市品质,还被总结为“红瓦、绿树、碧海、青山”。这就是说,青岛有瑞士的静谧和小巧,还有各式各样的典型建筑。城中大片大片的红瓦顶,是指建筑的规模和气派;而绿树成荫的街道,又构成了其峰回路转的幽深;而碧海和青山,又作为城市的两大“动态背景”,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所以,凡是到过青岛的游客,无不为这里的山海城浑然天成而感叹。其实,这就是青岛的美妙迷人之处,也是一种欧陆风情。

有人说,青岛最美的地方是其城市的建筑紧紧贴着大海,道路也随着大海的弯曲而不断延伸。还有人说,青岛的山是把城和海都拥抱在自己的怀里,襟红瓦和碧海。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而实际上,青岛之城是山和海的有机组合和填充。没有这扬扬洒洒的城市风光,青山和碧海就缺少了灵性。

城市语言

青岛的“城市语言”有多种多样。比如,青岛的历史建筑多是两层、三层;大型公共建筑多、单体庭院式建筑多;风格各异的山花多、围墙多、门廊多、阳台多、老虎窗多;有些景观建筑,或街道的中心建筑上,半圆形转角多、塔楼多;街心大型树木多、公共绿地多、花园多、古力多;由于山体和道路的衔接关系,路与路之间的石阶路多、主干道旁边的支路多、行道树树种多。这些,都是一座城市的“特殊语言”,它们无时不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和现在。

在这些“城市语言”中,我们还不能忽视自然景观给我们这座城市所带来的独特的“语言效果”。如青岛的海湾多、海岬多、沙滩多、岛屿多、码头多;再数就是山头多、山头公园多、上山的小径多。

曾几何时,青岛人的餐桌上要是没有了海鲜海货,那真是一种不可想象的缺憾。所以说,青岛人餐桌上的海货也多。青岛的女孩子服饰色彩多、丽人多。因为有了这么多、这么富有创造性的“城市语言”,所以青岛有着鲜明的“城市个性”和丰富多彩的“城市表情”。我们说,青岛作为一座现代国际化都市,它的内涵是美丽、开放而富有的。

地震和刮风下雨一样,都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它来临之前是有前兆的,特别是强烈地震,在孕育过程中总会引地下和地上各种物理及化学变化,给人们提供信息,只要人们认真观测并掌握地震前兆的规律,地震预报总有一天会实现。

在地震预报方面,我国地震工作者已经取得可喜的成绩。1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时,我国做出了成功的预报,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成功的地震预报。在其后又成功地预报了1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7.3级地震和16年8月16日、8月29日在四川松潘、平武之间发生的两次7.2级地震。最近十几年又有几次较好的地震预报。成功的地震预报不但极大地减轻人员伤亡,而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震例说明地震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可以预防的。

但是,地震预报是当代科学难题之一,地震预报远没有过关,还停留在半经验半理论阶段,全球每年在陆地上发生的几次七级以上地震及我国近些年发生的一些中强地震、特别是16年唐山7.8级大地震都未能作短临预报。这些地震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因此,地震预报需要全世界科学家的共同合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需要地震工作者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才有可能最终在理论上攻克。

在震前的一段时间内,震区附近总会出现一些异常变化。如地下水的变化,突然升、降或变味、发浑、发响、冒泡。气象的变化,如天气骤冷、骤热,出现大旱、大涝,电磁场的变化、临震前动物、植物的异常反应等等。根据这些反应进行综合研究,再加上专业部门从地震机制,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生物变化、天体影响及气象异常等方面利用仪器观测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可以对发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进行预报。如海城15年的7.3级地震的成功预报,就是一例。但是,由于地震成因的复杂性和发震的突然性,以及人们现时的科学水平有限,直到目前地震预报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世界上尚无一个可靠途径和手段能准确的预报所有破坏性地震。为此各国地震工作者和专家都在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