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季节气候 季节气候
中央气象台未来十天天气预报查询_中央气象台未来10天天气预报
tamoadmin 2024-12-18 人已围观
简介未来10天(11月19-28日),西南地区东部、西北地区东南部、黄淮、长江中下游及华南西部等地降雨量有10-30毫米,其中黄淮西部、江淮西部、江南西北部、四川盆地东部、贵州等地的部分地区有40-70毫米,上述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我国其余大部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未来10天,除新疆北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2℃外,我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或略偏高。二、主要天气过程19-21日,受冷
未来10天(11月19-28日),西南地区东部、西北地区东南部、黄淮、长江中下游及华南西部等地降雨量有10-30毫米,其中黄淮西部、江淮西部、江南西北部、四川盆地东部、贵州等地的部分地区有40-70毫米,上述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我国其余大部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
未来10天,除新疆北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2℃外,我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或略偏高。
二、主要天气过程
19-21日,受冷空气影响,新疆北部、内蒙古、东北地区等地将自西向东先后出现4-6℃降温,局地降温可达8-10℃,上述部分地区并伴有4-6级风;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雪。期间,西南地区东部有小到中雨或阵雨天气。
22-25日,西北地区东南部、西南地区东部、华北南部、黄淮、长江中下游等地将出现一次明显降水天气过程。
27-28日,北方大部地区将有大风降温;西北地区东南部、四川盆地东部、贵州、黄淮西部及其以南大部地区还将有降水。
三、重点关注
1 西南地区东部多阴雨
预计未来10天,四川盆地东部、贵州等地多阴雨天气,大部地区以小雨或阵雨为主,局地有中到大雨。
2 雾霾天气
19-20日白天,华北中南部、黄淮及陕西关中等地将出现雾或霾天气,大部地区有轻到中度霾,局部有重度霾。
25-26日,华北、黄淮等地还将有雾或霾天气。
3 长江中下游等地将有明显降雨
22-25日,长江中下游及四川盆地东部、贵州等地有中到大雨。
据中央气象台预测,未来10天,江南大部分地区将出现持续性晴热高温天气。据统计,最高温度每升高1℃,会使广州死亡人数增加7%,而对于没广州人那么耐热的上海人,死亡人数会增加到16%。
警报
未来十天仍持续高温
在南北各地连续多日的高温天气之后,中央气象台昨日继续发布高温警报,预计6日,华南、江南、华北及西南地区将持
续高温酷热天气。
最新的气象资料显示,未来十天,江南大部仍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华南北部和东部也将出现5至8天的高温少雨天气。
浙江:局部地区可达40℃
高温警报说,预计6日,江南大部、华南中北部、华北中南部以及重庆、湖北东部、贵州东北部、新疆南疆东部和北疆的部分地区将出现35℃至37℃的高温天气,其中浙江、江西中部、福建中西部、北京、河北中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8℃至39℃,局部地区的气温可达40℃,新疆吐鲁番地区可达41℃至43℃。
上海:133年来日均最高气温
虽然气象台4日预报酷暑会有所缓解,但5日上海的最高气温依然达到38.3℃。
这是上海今夏连续第11个高温日,也是连续第5天气温超过38℃。
昨日,气象台继续一早发布高温红色警报,中午一过将红色警报升级为黑色警报。这是上海今夏第5个黑色高温警报。
而在7月3日,上海的最高气温达到了39℃,创整个71年以来7月上旬的最高温度。日平均气温也达到35℃,创下133年来的最高值!
解读
为什么今年这么热啊?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 造成世界性的变暖
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和服务中心周凌晞研究员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造成世界性的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据联合国的气候变化座谈小组(IPCC)2001年度报告中指出,上个世纪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大约攀升了0.6℃,到本世纪末全球温度还将上升1.6℃到5.5℃,而海平面会上升9到85厘米。“但是由于各个地区排放所引发的效应不太一样,而且由于火山爆发或气溶胶引起的降温效应也不确定,所以各个地区变暖的程度不太一样,但总体上是增温的。”周凌晞说。
目前在地球历史上也处于一个温度峰值期
地球每10万年是一个冷暖交替的周期,交替活动主要由日照控制,而地球的日照量是由它的轨道和天体的方位决定的。“从地质年代的角度看,目前在地球历史上也处于一个温度峰值期,所以在全球变暖的基础上又叠加了一部分影响。”周凌晞说。
影响
高温对人有什么害处?
高温对人有什么害处?体质和身体敏感程度的不一样,高温对于每个人的影响也不一样。
国家气候中心的主任李维京说,对于高温,要注意防暑降温,尤其对于那些老弱病残的群体更要注意防暑降温,比如要注意心血管病、高血压病,以及肠道感染病的传播。
古月猝死可能与高温有关
曾84次成功塑造了伟大领袖的著名特型演员古月,7月2日在广东临桂县参加活动期间因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于当晚11时09分在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逝世,享年68岁。
据与他一同参加活动的另一位特型演员卢奇透露,古月生前一直没有心脏病症状,这次突然爆发可能与天气炎热以及身体疲劳有关。
气温的变化会影响死亡率
据统计,最高温度每升高1℃,会使广州死亡人数增加7%,而对于没广州人那么耐热的上海人,死亡人数会增加16%。
通常气温不超过33℃时,温度变化不会引起中国东南部地区死亡率的明显改变,但当气温高达34℃以上时,广州当日死亡人数即增加11%;上海居民的死亡数甚至增加28%。
现代人远离大自然 难适应天气骤变
德国医学气象学家沃尔夫冈·施潘教授认为,天气的影响是温度、湿度和气压,通过人体皮肤、呼吸器官、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对人体组织产生综合影响。
人体组织和植物神经系统使人体对天气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由于现代人生活远离大自然,对自然环境已不太习惯,许多人很难适应天气的骤然变化。
在空调房呆的时间越长 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越差
北京气象学会高级工程师陆晨对此的观点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在空调恒温房间里呆的时间较长,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也相对较差,容易引起儿童和老年人的呼吸道疾病。而由于臭氧层的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辐射增加,对人的皮肤、眼睛和免疫系统功能都会有影响。”“人是恒温的动物,对温度的调节会增加心脑血管的负担,血压、脉搏都受到影响,这对于有慢的人来说就更加危险。”陆晨说。
生活节奏紧张 使人体对热舒适度的标准改变
另外,饮食结构使摄入热量增加、紧张的生活节奏使代谢不正常,通过代谢物散热的途径减弱、白天休闲时间减少、室内空调空间的加大等日常因素,都使人体对热舒适度的标准发生了改变。“由于全球变暖的趋势,大气环流形势发生改变,地球出现极端天气的频率也大大增加——暴雨、飓风、冰雹以及高温、干旱将会越来越频繁。以前北京出现40℃以上气温,十几年才一次,现在几乎年年都有,而且不止一次。现在高温天气持续的时间也变长,以前一二天还好,像现在持续10天以上就受不了了。”
上一篇:东港天气预报_庄河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