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

滑县一周天气_滑县一周天气预报七天

tamoadmin 2024-09-25 人已围观

简介1.成都黄龙溪附近旅游成都景区黄龙溪2.淮河的历史演变3.三国中有哪三大战役,能不能完整的告诉我他们发生的时间,人物,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啊~要完整呐!!4.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二170:阮大铖祭文5.关羽一家的故事及东汉末年名将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汉族,并州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将领,自刘备于乡里聚众起兵开始追随刘备,是刘备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在关羽去世后,其形象

1.成都黄龙溪附近旅游成都景区黄龙溪

2.淮河的历史演变

3.三国中有哪三大战役,能不能完整的告诉我他们发生的时间,人物,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啊~要完整呐!!

4.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二170:阮大铖祭文

5.关羽一家的故事及

滑县一周天气_滑县一周天气预报七天

东汉末年名将

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汉族,并州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将领,自刘备于乡里聚众起兵开始追随刘备,是刘备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在关羽去世后,其形象逐渐被后人神化,一直是历来民间祭祀的对象,被尊称为“关公”,又经历代朝廷褒封,清代时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成都黄龙溪附近旅游成都景区黄龙溪

关羽(约158年至167年-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司隶河东解人(今山西省运城市),约生于东汉桓帝延熹年间,汉末三国时刘备的重要将领。与张飞并称“万人敌”。建安四年(199年),受封汉寿亭侯。

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来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围襄樊二城,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曹操一度想迁许都以避其锐。

后曹派徐晃前来增援,而东吴背盟,遣陆逊、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景耀三年(260年),蜀汉后主刘禅追谥壮缪侯。

扩展资料:

关羽最为特殊之处是其倍受中华文化历代推崇,并且视为神祇膜拜,产生关羽信仰,并传至日本、朝鲜、越南、琉球等汉字文化圈国家。由于其忠义勇武的形象,多被民众尊称为关公、关二爷、关老爷,又多次被后代帝王褒封,直至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故也俗称为(关)圣帝、(关)帝君、(关)圣帝君、关帝、关帝爷等而流传至今。道教尊为协天大帝、伏魔大帝、翊汉天尊等,汉传佛教及藏传佛教奉其为护法神之一,称为“伽蓝菩萨”。

其中儒宗神教奉为五文昌之一,而扶鸾信仰者则奉为恩主,故又称关公为恩主公、山西夫子、文衡圣帝,是为五恩主之一。

百度百科-关羽

淮河的历史演变

1.成都景点黄龙溪

黄龙溪水街属于四川省。龙溪风景区位于成都市双流区。全镇面积50.4平方公里,人口约2.8万。改造后的黄龙溪古镇先后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火龙镇、中国环境优美镇、中国民俗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旅游风景区。是黄龙溪镇十大水乡古镇之一,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地处成都平原南部,历来是军事重镇。

当前位置古镇上有许多小餐馆。卖的炸鱼虾味道鲜美独特,适合饮用。乘船随波逐流,可以欣赏到清新可口的河水,欣赏到两岸的风景,甚至可以在微风中畅饮美酒、吟诗作对,体验钟书古镇的人文魅力。此外,古镇传统的石磨豆腐、麻辣黄丁、脆皮肘子、各种河鱼等。都是不可或缺的特长。

古牌坊、古刹、古建筑、民居与古榕树、古崖墓融为一体。它们与现代大都市形成鲜明对比,是十大水乡古镇之一。至今,黄龙溪保留着龙灯、狮灯、牛灯、幺妹儿灯、四月初八放生会、端阳赛龙舟、府河号子、民间儿歌儿歌、童谣、谚语、敲锣、翻跟头、踢毽子等。代代相传。古镇至今仍有打表的习俗,就是按钟点敲锣,从石海(晚上9点)开始,每小时打一次表,直到石矛(早上5点),一共五次表,第一次打一次锣,第二次打两次锣,以此类推。夜深人静的时候,手表清脆的声音会让你睡得很香。龙溪附近的毛家湾四川足球训练基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春秋两季都很安静。主街、新街、横街、上河街、下河街、复兴街等。刚刚结束一年的闭门维修改造,红石街已经全部铺好,两边的建筑也恢复了本来的颜色,古色古香。从成都郊区望江楼出发,沿抚河顺流而下,经黄龙溪可到达彭州县江口镇。河两岸风景如画,有8个景点供游客观赏。前段时间,成都的天气很压抑。天气不是很冷就是下雨,所以我和我的朋友约定周末去黄龙溪。虽然这是我第二次去黄龙溪,但是不同的时间去不同的地方,感受自然不一样。

2.成都黄龙溪古镇周边景点

成都周边的景点都去过了吗?附详细攻略!

黄龙溪古镇

著名景点

古街区:历经1700多年的历史变迁,古镇至今保存完好。明清七街坊,全为石板铺成,两边圆柱排列整齐,平均宽3.44米

古寺:古镇内有三座保存完整的寺庙,古龙寺、镇江寺、潮音寺,都位于黄龙溪主街,形成一街三庙。街上有寺庙,镇外有两座大寺庙,建筑宏伟,吸引了许多游客。

古民居:明清民居76套,一楼一底,依水而建。吊脚楼在临江体现了甘兰在古蜀的房子里。

古树:镇上有6棵古榕树,树龄超过300年。它们的根交织在一起,它们的树木覆盖物遮阳,这增加了古镇丰富的古代美和趣味。在芦溪河边的镇龙沟,还有一棵千年古树,叫五九树,看起来像。它的样子很奇怪,有很多美丽的传说。

古崖墓:长镇镇周边多次发掘出汉代岩石墓,包括

古代民俗:黄龙溪镇至今仍保留着许多民俗,如天府锦绣梨园玩守望、放龙舟、烧火龙、观音会、唱川剧等习俗。

三县衙门:黄龙溪是一金三角区在历史上,三个县(华阳,彭山和仁寿)是困扰民间和经济纠纷,所以三个县衙门(现在的联合办事处)成立,共同管理民政,水政和土匪。

[特殊食物]

龙溪古镇的特色菜主要有烧肘子、珍珠豆腐脑、野菜炒鸡蛋、素炒野菜灰、红烧黄辣丁等。我必须在这里试试。最享受的就是租一艘船,叫上船上的各种美食,一边品尝一边欣赏两岸风光。还有很多特色小吃,比如丁丁糖、鱼虾、麻辣豆豉等。

[公交路线]

成都新南门汽车站有班车到黄龙溪,8:00-16:00,每小时有一趟10元/人;成都红牌楼每半小时发车,7元/人;成都站-黄龙溪班车,早8:00-晚18:00,20分钟14元/人。

西岭雪山

著名景点

林:熊猫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它是中国西南山区的特产。它被称为国宝它的主食是箭竹。

尹世界:精彩的景点是阴阳世界白沙岗周围。阴界不仅仅是一座山峰,更是两种完全不同气候的分水岭。一边是万里晴空,天高云淡;一边是云雾缭绕,给游客无限神秘的遐想。

杜甫庭:它它不是人工雕刻的。它这是一棵被闪电砍倒的古树。它栩栩如生。首先,它杜甫他的灵魂回到了雪山。秋天和冬天,在萧瑟的寒风中,他听到了诗歌的声音。

管云台:谁建造了高耸的平台?当你登机时,你会感到震惊。目前,天上波涛汹涌,海上乌云密布。当你乘坐观光索道到日月潭时,你会体会到漫步云端、穿梭云端的心情。观看千变万化的云海奇观。

日月潭:日月潭是一个原始的世界,这里云海浩瀚壮阔,更有神奇的佛s射线,有各种射线的日出,彩虹圆日的华光。

俯瞰西岭主峰:景区内可攀登的最高点是洪仕建,是距离西岭雪山主峰妙鸡岭最近的地方。它是一个天然的观察平台,海拔3312米。看着西边绵延数百英里的雪山,你可以看到日照金山每当太阳升起。在东部,成都平原预计将暴跌数千英里。

[公交路线]

1.西岭雪山一般有两条路线,徒步路线和滑雪路线。

2.从成都出发,周末可以游览西岭雪山。成都火车站和罗家埝都有班车到景点,但是频率很少。从城北客运中心、青羊宫、站等地,每天都有几十辆大巴到大邑。从大邑站到西岭雪山有很多班车。成都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开车去大邑,车费约14元。成都新南门汽车站有到景区的班车。

西来古镇

蒲江县西来古镇,是一座高山平坝上的小镇,成都历史文化古镇,成都十大魅力小镇之一。古色古香的老街,潺潺的溪流,青翠的榕树,灰色的房屋,小桥流水,还有人,自然清新,散发着淡淡的历史韵味和浓郁的民俗风情,这就是从西方来。来古镇是典型的川西民俗文化古镇,是旅游休闲的圣地。

[旅游景点]

老街:古镇的核心景点是老街,有近百年的历史。姬伯街、烟巷子、水巷子、化龙门子、亭子巷纵横交错,形成了一条1200米长的街道和一条近700米的胡同。这里保存着许多明清建筑,民居是典型的川西民居,古朴典雅。

文峰塔:在老街中心的大坝上,矗立着这座建于清代的文峰塔。风

船棺:在老街的一个房间里,陈列着一个巨大的船棺。据说有3000多年的历史,这是浦江县出土的第10具船棺。棺材长6.8米,直径1.5米。它是由一棵树龄超过1000年的楠木制成的。船棺是古蜀上层最流行的丧葬习俗。据说船棺出土时有许多珍贵的随葬品,其中的巴蜀於菟印章在国内外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中引起了轰动。

古榕树:沿着古街,你来到莱一个码头,河流的魅力就在眼前。莱古镇被两条清澈透明的河流环抱。四季漫长,碧水常青。这两条蜿蜒的河流,如古镇的血液,让古镇充满了生机。据说从空中往下看,可以看到西来古街是一只小船,文峰塔是一根扁担,在两江中摇曳,却永不沉没。

[路线]

石羊客运站:成都-蒲江每天7:00-18:40,每15-20分钟一班,票价16元/人,所以这是一条新的大马路。浦江-西来:4元/人。你也可以乘车去寿安,浦江人。下车后可以坐面包车到景区汽车站,3.5元/人。回程时,在寿乘坐面包车安直接在景区客运站,3.5元/人,再返回成都,13元/人从寿安。

在成都乘坐12路、28路、52路、61路、78路、85路、94路、100路公交车到石羊客运站。

花水湾

花水湾温泉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西岭雪山脚下。四面环山,风景秀丽,冬暖夏凉,气候宜人。花水湾温泉旅游区是集旅游、观光、疗养、度、休闲、商业、会议、探险、为一体的温泉旅游区。花水湾温泉,形成于古四川盆地海陆过渡时期,开凿于地下2800多米,水温68度。富含硫、碘、锂、偏硼酸、氯化钠(古海水)等稀有矿物质,具有极高的医疗保健价值。经卫生部门检测,已达到国际国内复合医用弹簧标准。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花水湾镇

3.成都黄龙溪攻略

黄龙溪镇是十大水乡古镇之一,有着2100多年的历史。它位于成都平原南部,是成都双流区下辖的一个古镇。一直是军事重镇,距成都40公里,位于双流区东南边缘,距双流区35公里,距华阳街28公里,也在成都乐山黄金旅游线上,南距乐山90公里。景区可分为三个以水相连的古景区,即核心景区、扩散景区和延伸景区。龙溪核心景区是以古镇为中心的5平方公里区域。她因十个古代古街、古树、古寺、古堤、古宅、古码头、古战场、古崖墓、古衙门。

:成都双流区黄龙溪镇4.成都黄龙溪有哪些景点

5.成都黄龙溪在哪里

黄龙溪古镇景区位于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镇。

黄龙溪的古称赤水被记录在《仁寿县志》:赤水与晋江交汇,溪水棕黄,河水清澈,古人称之为黄龙溪清江,藏于镇龙和《隶读》录《黄龙甘露碑》云黄龙见五羊,铸鼎,状如蛟龙,沉于水中。

6.成都黄龙溪古镇有哪些景点

黄龙溪古镇的修建历史可以追溯到建安二十四年东汉安年间(公元216年)。

武阳、新津彭山之地,与董贤(滑县)东南接壤,仁寿、黄龙属武阳,现属治地。因此,这条小溪非常有名,被称为黄龙溪。黄龙溪古镇建镇1700多年,历史底蕴深厚。它的古名是赤水,又名永兴场。

在抚河东岸的回水地区,原址毁于明末清初的一场大火

7.成都旅游景点黄龙是不是黄龙溪?

黄龙溪我不需要票。黄龙溪镇属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镇,有着2100多年的历史,位于成都平原南部,成都双流区南部,与仁寿、彭山、新津接壤。

距成都市中心39公里,距双流机场(东升街)35公里,距天府新区华阳街28公里。是天府新区核心区15分钟经济圈,属于天府新区文化生态休闲区。

三国中有哪三大战役,能不能完整的告诉我他们发生的时间,人物,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啊~要完整呐!!

历史上的淮水是一条独流入海的河流。

在商代的甲骨文和西周的钟鼎文里就有“淮”字出现,历史上,淮河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是独流入海的四条大河之一。

春秋时的地理著作《禹贡》记载:“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

古淮河在盱眙以西大致与今淮河相似,至盱眙后折向东北,经淮阴向东,在今涟水县云梯关入海。

当时淮河并没有洪泽湖,干流河槽也较宽深,沿淮无堤。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为防御金兵南下,东京(今开封)守将杜充在河南省汲县和滑县之间人为决堤,造成黄河改道,大部分黄水从泗水分流入淮;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黄河南决,从此长期夺淮入海,大量泥沙淤泥使淮河入海出路受阻,盱眙与淮安之间的洼地逐渐形成今洪泽湖,并冲淮南堤溢流坝,沿三河入宝应湖、高邮湖,经邵伯湖由夹江在三江营入长江。

12世纪90年代以前,淮水洪泽湖以西干流大致与今天的淮河相似,下游流经今江苏省盱眙县后折向东北,经淮安市于响水县南部的云梯关入海。

当时沂河、沭河、泗河都是淮水的下游支流。

由于黄河“善淤、善决、善徙”,不仅多次从北岸决口,淤积海河平原,河道向东北迁徙,而且也多次从南岸决口,淤积淮河平原,河道向东南迁徙,夺淮河入黄海。

黄河夺淮后,下游三角洲向东延伸了约50km;淮河故道淤塞后,使淮河从入江水道入长江,使部分长江流域面积变成淮河流域的面积。

清代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再次北迁改道由山东大清河入渤海,但淮河入海故道已淤成一条高出地面的废黄河,这条地上河将淮河流域分为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河水系。

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县境内向北决口,经山东利津入渤海。

在1194~1855年的黄河夺淮期间,黄河也多次从南岸决口黄水从淮河北岸支流涡河、颍河入淮河干流,直到明清才形成较稳定的河道。

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 *** 当局为阻止日军西进,在郑州附近的花园口炸开黄河南堤,黄河主流自颍河入淮,直到1947年花园口堵复上,黄河又泛滥达9年之久,淮河北岸支流又一次普遍遭到破坏。

受黄河长期侵淮夺淮的影响,地形和水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古济河、钜野泽和梁山泊已消失;河床普遍淤高.且留下了废黄河河床;形成新的湖泊如洪泽湖、南四湖和骆马湖。

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淮河水系紊乱,排水不畅或水无出路,造成了“小雨小灾、大雨大灾,无雨旱灾”的局面。

中游的水下不来,下游的水又流不出,是一条难治之河。

淮河流域地处中国东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位于东经111°55'~121°25',北纬30°55'~36°36',流域西起桐柏山、伏牛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江淮丘陵、通扬运河及如泰运河南堤与长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泰山为界与黄河流域毗邻。

流域面积274657平方公里。

淮河干流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桐柏山老鸦叉,东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淮河下游水分三路。

主流通过三河闸,出三河,经宝应湖、高邮湖在三江营入长江,是为入江水道,至此全长约1000公里;另一路在洪泽湖东岸出高良涧闸,经苏北灌溉总渠在扁担港入黄海,全长168公里;第三路在洪泽湖东北岸出二河闸,经淮沭河北上连云港市,经临洪口注入海州湾。

2003年开通了淮河入海水道,自二河闸下游,紧贴苏北灌溉总渠北岸入海。

淮河大体自西向东流,经过河南省南部、湖北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至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三江营注入长江,干流约全长1000公里。

流域西以河南省西部的伏牛山脉与黄河的支流伊洛河流域及长江的支流汉水流域分界;北以从河南省郑州至兰考的黄河南堤和从兰考到废黄河口的废黄河南堤与沂沭泗流域分界;南以桐柏山脉、大别山脉及通扬运河、东串场河与长江中下游北岸的汉水、皖河、巢湖、滁河等水系分界;东濒黄海。

由于里运河以东、废黄河以南、通扬运河及东串场河以北的苏北平原,共计有22440平方公里面积,水流向东直接入海,淮河干流实际汇水面积为164560平方公里。

淮河安徽段,处于淮河中游,上自豫、皖交界的洪河口起,下至皖、苏交界的洪山头止,河道长度430公里。

淮河以北是黄淮冲积平原,平坦辽阔,土层深厚,地面高程45米至13.5米,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呈1/5000~1/10000比降。

北部萧、濉、宿、灵、泗诸县境,分布有低山残丘,高程一般在50~100米,萧县官山最高峰408米,淮北市相山峰顶342米,宿县乾山312米,泗县屏山119米。

沿淮两岸,分布着湾地、洼地和湖泊,是淮河滞洪、行洪地带。

干流平槽泄量:洪河口至正阳关不足1000立方米每秒,正阳关至涡河口为2500立方米每秒,涡河口以下至洪山头为3000立方米每秒。

两岸支流众多。

左岸有洪河、谷河、润河、颍河、西淝河、芡河、涡河、漴潼河、濉河等,还有大型人工河道新汴河和茨淮新河,一般都源远流长,具平原河道特征;右岸有史灌河、沣河、汲河、淠河、东淝河、窑河、小溪河、池河、白塔河等,均源于江淮分水岭北侧,流程较短,具山区河道特征。

沿淮多湖泊,分布在支流汇入口附近,湖面大但水不深,左岸有八里湖、焦岗湖、四方湖、香涧湖、沱湖、天井湖等;右岸有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高塘湖、花园湖、女山湖、七里湖、高邮湖、沂湖、洋湖等。

皖境淮域,历史上水利发展较早,如寿县的芍陂(今安丰塘),始建于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灌田万顷;横贯宿、灵、泗三县的通济渠,建于1300多年前的隋朝,上溯汴梁,下接运河,沟通江淮,是当时的漕运孔道,12世纪起,经历了600余年的黄河夺淮,终至湮废。

及至1949年前,淮北地区已是水系紊乱,河沟淤阻,陂塘沟洫,大都夷平;淮河干流被淤浅,下受洪泽湖顶托,浮山以下入湖河底呈倒比降,宣泄不畅。

域内洪涝灾害频仍,甚或旱蝗并发,赤地千里,“大雨大灾,小雨小灾,不雨旱灾”是其真实写照。

1949年以后,整治了淮河干、支河道,开挖了排水沟渠,初步建立了排水系统。

淮河流域东临黄海,西、南及东北部分别为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和沂蒙山等环绕,山海之间为广阔的平原。

山丘区面积约占流域面积的1/3,平原面积约占2/3。

淮河流域东西长约700km,南北平均宽约400km,西北部高,东南部低.海拔在600~1000m之间,豫西石入山最高为2153m。

淮河流域上游两岸山丘起伏,水系发育,支流众多;中游地势平缓.多湖泊洼地;下游地势低洼,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水网交错,渠道纵横。

淮南主要是山丘区,西部大别山以白马尖和天堂寨最高,高程分别为1774米和1729米;大别山以东,地势显著降低,岗丘连绵,向东北延伸直抵洪泽湖以南,成为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高程一般在50~100米左右,也有300米以上的丘陵,如张八岭的北将军山为399米,沿淮寿县以下有浅山分布。

淮河干流比降平缓,平均为0.02‰,沿途流经峡山、荆山、浮山三处峡口,形势险要。

正阳关汇纳上游干支河全部山区来水,总控制面积91620平方公里,素有“七十二道归正阳”之称,大别山区、桐柏山区、伏牛山区、嵩山山区等,都是淮河的主要洪水源地。

淮河是中国南北方的一自然分界线,中国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均等降水线大致沿淮河和秦岭一线分布。

淮河流域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区,淮河以南属北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1一16℃。

气温变化由北向南,由沿海向内陆递增。

极端最高气温达44.5℃,极端最低气温达-24.1℃。

蒸发量甫小北大,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900—1500mm,无霜期200—240天。

淮河流域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大气系统复杂多变,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极易产生水旱灾害。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920mm,其分布状况大致是由南向北递减,山区多于平原,沿海大于内陆。

流域内有三个降水量高值区:一是伏牛山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mm以上;二是大别山区,超过1400mm;三是下游近海区,大于1000mm。

流域北部降水量最少, 低于700mm。

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雨量为最小年雨量的3— 4倍。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汛期(6—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0%一80%。

淮河流域5月至8月的汛期3个月通常降雨五六百毫米, 特别是6月、7月,江淮地区特有的梅雨季节,降雨可持续一二个月。

范围之大,可覆盖全流域;丰水年和贫水年交替,降水量平均相差四五倍。

研究淮河灾害史发现,近530年流域性洪涝灾害131次。

其中洪灾平均3年多一次。

历史上黄河“夺淮入海”,黄河泥沙在下游的沉淀,加剧了淮河下泄不畅的地理特征,使内涝成为淮河水灾的重要形态。

产生淮河流域暴雨的天气系统为台风(包括台风倒槽)、涡切变、 南北向切变和冷式切变线,以前两种居多。

在雨季前期,主要是涡切变型,后期则有台风参与。

台风路径遍及全流域。

暴雨走向与天气系统的移动大体一致,台风暴雨的中心移动与台风路径有关。

冷峰暴雨多自西北向东南移动,低涡暴雨通常自西南向东北移动,随着南北气流交绥,切变线或锋面作南北向、东南--西北向摆动,暴雨中心也作相应移动。

例如1954年7月几次大暴雨都是由低涡切变线造成的,暴雨首先出现在淮南山区,然后向西北方向 推进至洪汝河、沙颍河流域,再折向东移至淮北地区,最后在苏北地区消失。

一次降水过程就遍及淮河全流域。

由于暴雨移动方向接近河流方向,使得淮河流域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冬春干旱少雨,夏秋闷热多雨,冷暖和早涝转变急剧。

年平均气温在11~16℃,由北向南,由沿海向内陆递增,最高月平均气温25℃左右,出现在7月份;最低月平均气温在0℃,出现在1月份;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极端最低气温可达-20℃。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911mm,总的趋势是南部大、北部小、山区大、平原小、沿海大、内陆小。

淮南大别山区淠河上游年降雨量最大,可达1500mm以上、而西北部与黄河相邻地区则不到680mm。

东北部沂蒙山区虽处于本流域最北处,由于地形及邻海缘故,年降雨量可达850~900mm。

流域内5月15日~9月30日为汛期,平均降雨量达578mm,占全部年降雨量的63%。

降雨量年际变化大,1954、1956年分别为1185mm和1181mm,1966、18年仅578mm和600mm。

水利

淮河流域年平均地表水为621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为374亿立方米,扣除两者相互补给的重复部分,水总量为854亿立方米,入均占有量为450立方米。

淮河流域各项水源工程的年供水能力约450亿立方米,在保证率为50%的平水年份缺水11亿立方米,保证率为75%的中等干旱年份缺水41亿立方米,保证率为95%的特枯年份缺水116亿立方米,预测到2000年保证率为95%时供需缺水量为179亿立方米。

淮河流域地表水地区分布总的趋势是南部大、北部小,同纬度地区山区大、平原小,平原地区则是沿海大、内陆小。

淮河流域全流域水能蕴藏量151万kW,可开发的装机约90万kW,已开发近30万kW。

主要分布在上游各支流,由于集水面积有限,径流小,电站装机容量大部在1万kW以下。

矿产

淮河流域矿产以煤炭最多,初步探明的煤炭储量有700多亿吨,主要集中在安徽的淮南、淮北和豫西、鲁西南、苏西北等矿区,且煤种全、煤质好、埋藏浅、分布集中,易于大规模开。

煤炭产量约占全国的1/8,一批新的大型矿井正在兴建。

流域内火力发电比较发达,大型坑口电站正在兴建。

这些煤电产区,不仅为本流域的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提供大量的能源,而且是长江三角洲和华中等经济区的重要能源基地。

苏北沿海素为我国重要盐产区,流域内苏北、淮南、豫西等又先后发现多处大型盐矿,可供大量开。

淮河流域包括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江苏5省35个地(市),189个县(市),淮河沿线经过城市主要有河南省南阳市东部,信阳市,安徽省阜阳市,六安市,淮南市,蚌埠市,江苏省淮安市,扬州市。

除了六安、滁州、淮安和盐城流行江淮官话,其余均为北方中原官话。

19年总人口为16043万人,平均人口密度为594人/k㎡,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122人/k㎡的4.8倍,居各大江大河流域人口密度之首。

流域耕地面积18326万亩,主要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薯类、大豆、棉花和油菜,19年粮食产量为8496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7.3%。

农业产值为2844亿元,人均农业产值为1812元,高于全国同期人均值1345元。

淮河流域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5年全流域总人口为17170万人,平均人口密度为636人/k㎡,居中国各大流域人口密度之首。

淮河流域工业以煤炭、电力工业及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食品、轻纺 工业为主。

已建成淮南、淮北、平顶山、徐州、兖州、枣庄等国家大型煤炭生产基地,19年产煤量占全国产煤量的1/8,是中国黄河以南最大的煤田。

流域内有火电装机容量近2000万kW。

还包括煤化工、建材、电力、机械制造等轻重工业以及郑州、 徐州、商丘、连云港、淮南、蚌埠、济宁等一批大中型工业城市。

淮河流域内有京沪、京九、京广三条南北铁路大动脉从东、中、西部通过;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横贯流域北部;还有晋煤南运的主要铁路干线新(乡)石(臼)铁路,蚌(埠)合(肥)铁路,以及新(沂)长(兴)铁路,宁(南京)西(安)铁路等。

内河航运有年货运量居全国第二的南北向的京杭大运河,有东西向的淮河干流,还有平原各支流及下游水网。

连云港、日照石臼等大型海运码头,不仅可直达全国沿海港口,还能通往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

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二170:阮大铖祭文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七月,曹操用其首席战略顾问尚书令、侍中荀彧“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的策略,自己亲率大军南征荆州,向宛城、叶县进发。另遣扬武中郎将、谏议大夫曹洪等诸将从东面的小路发动奇袭。八月,荆州牧刘表病死,其次子刘琮继位。九月,曹军先锋曹洪陆续在舞阴、博望等地大破荆州军,曹军先头部队已经进至新野。另外曹操在攻下章陵郡后,又命赵俨以章陵太守兼都督护军,总领张辽、于禁、张郃、朱灵、李典、冯楷、路招七路人马,驻扎于章陵郡,作为后备从东面策应支援。刘琮惊慌失措,于是接受了蒯越与傅巽等劝说,没有通知屯兵于樊城前线一直在准备抵御曹军的时投荆州的左将军刘备,偷偷地纳表投降曹操。刘备直至曹操大军已经到达宛城的附近时才意识到刘琮已向曹操投降,于是派人询问刘琮,这时刘琮才派宋忠告知刘备,刘备既惊骇又气愤,为避免陷入孤立,只好立即弃樊南逃。 在渡河至襄阳时,谋士诸葛亮曾劝刘备夺取襄阳,但刘备不愿意,继续南走,另派部将关羽率水军从水路前进。然而,刘琮左右及荆州士民很多都投归刘备,随刘备逃走,结果使刘备军队的速度大大减慢,只能日行十多里。当时江陵(南郡治所)贮有大量粮草、兵器等,有人劝刘备留下民众,先攻占江陵,但刘备不愿意。曹操听到了刘备南走的消息,深怕他得到江陵军实,于是放弃辎重,轻装前进至襄阳,然后委任乐进守襄阳、徐晃另屯樊城,亲自与曹纯以及荆州降将文聘等率虎豹精骑五千追击刘备。据《汉晋春秋》记载,刘琮麾下王威曾劝刘琮趁曹操来受降没有防备之际,以奇兵掳获曹操,乘势夺得中原,可是刘琮不纳。

饮马江汉

曹军虎豹骑以日行300里的速度在长坂追上了刘备,当时刘备虽有十多万众,辎重数千,但能作战的士兵很少。刘备于是抛下妻儿,与张飞、赵云、诸葛亮等数十骑逃走。曹军夺得刘备军马、辎重不计其数,甚至掳获刘备的两个妻子。由于甘夫人与尚且年幼的刘禅未能及时逃走,赵云于是重新杀回把他们救出。与此同时,刘备命令张飞率领二十骑负责断后,张飞先拆去桥梁,在河边横矛立马说:“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曹军无人敢近,刘备得以逃生,而曹操亦没有继续追击刘备,而是赶往江陵。 此前,盘踞江东的吴侯、讨虏将军 [1]兼领会稽太守孙权势力不断壮大。建安十三年春,孙权击败守卫江夏的刘表部将黄祖,占领了江夏数县,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伺机吞并荆襄;听闻曹操南下后,孙权接受鲁肃的建议以为刘表吊丧为名派遣鲁肃前往荆州,而实际上是去探听刘备等人的意向及消息。鲁肃到达南郡时,刘琮投降、刘备南逃的消息传来。鲁肃于是北走,在当阳长阪与刘备会面,随即劝说刘备与孙权联合。刘备听从,转向东行,与自汉水东下的关羽水军会合,又遇到前来增援的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所部一万余人,遂一起退至长江东岸的夏口。 曹操占领江陵后,立即取安顿州吏民的措施,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大力宣传荆州“服从之功”,荆人因此被封侯者就有十五位,任用荆州名士韩嵩、蒯越、邓羲等人,任命文聘为江夏太守,蔡瑁为从事中郎、司马、长水校尉;而益州牧刘璋在曹操征荆州之初,就已经派遣属下阴溥向曹操致敬。曹操为了安抚刘璋,加刘璋为振威将军。不久后又派别驾从事张肃遣兵运送军用物资交给曹操,表示愿意接受征役。张肃被征辟为丞相府椽,拜广汉太守。曹操占领荆州后,刘璋再次派别驾从事张松来觐见曹操,但此时曹操已志得意满,对刘璋不停地来讨便宜也深感厌烦,便不加理睬。主簿杨修劝曹操也征辟张松为僚属,曹操不答应。张松因此心怀怨恨,为后来劝刘璋与刘备结交埋下伏笔。 曹操以投降过来的荆州水军作水战主力,准备东征,有说目标仍是刘备,亦有指为顺势侵吞江东的孙权。贾诩劝说曹操宜先利用荆州的、休养军民、稳定新占地,可是曹操并不赞同他的意见,南朝史学家裴松之也认为贾诩这么说“未合当时之宜”。

唇齿之盟

十月,曹操留曹仁驻守江陵,自己亲率大军东下。诸葛亮见曹操东下,乃对刘备说:“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同回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面见孙权。刘备也移师长江南岸,驻军樊口。诸葛亮到达柴桑后,先用激将法刺激孙权。而后察觉到孙权既不愿受制于曹操,但又担心曹操势强而不能匹敌。诸葛亮于是声明刘备的军力仍不下两万,有能力与曹操作战。然后又分析出曹操的劣势:劳师远征,士卒疲惫;北人不习水战;荆州之民尚未真心归附曹操。诸葛亮认为如果孙刘联合,是可以逆转取胜的,并明示战后将有三分天下之势,孙权逐渐被说动了。 不过,当时曹操来势汹汹,以张昭为代表的一部分僚属主张投降,认为曹操托名汉相,是挟天子以征四方,抵抗的话于理不合;又曹操已占长江,江东没有天险可守;曹军水陆俱下,攻势强大,江东没有能力抵抗,所以劝孙权迎接曹操;此时曹操又送来劝降书,信上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恐吓意味极重。所以张昭等人更加坚定要投降曹操,孙权一时难以抉择;鲁肃趁孙权如厕机会,偷偷跟到孙权身边,先指出张昭等不足以用;又说他自己投降曹操,还可官至州郡长吏,但身为一方之主的孙权如果投降的话,曹操是绝对容不下的。孙权大叹张昭等人“甚失孤望”,于是认同了鲁肃的看法,鲁肃建议召回往驻守鄱阳的周瑜共商对策。 周瑜回来后,亦坚决主张抗曹,他逐一分析曹军的弱点,与诸葛亮的分析亦大致相同:曹军疲惫不堪,必生疾病;天气盛寒,马无藁草;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的后患;中原士卒舍弃骑兵的优势,却不习水战。既而进一步分析了曹军的实际力量,指出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但已久战疲惫,而新得刘表降卒的七八万人,却心怀猜疑。因此只要有五万精兵就可以战胜。于是孙权终于下定决心,并当众拔剑砍下桌角说:“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任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帮助筹划战略,率领黄盖、韩当、吕蒙、凌统、甘宁、周泰、吕范等及三万士卒沿江而上,与刘备共同抗曹。孙权则继续驻守柴桑,作为后援为周瑜运输辎重粮草,且告诉周瑜如果战事不利,“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 此时,曹营之中许多人都认为孙权不敢抵抗曹操,会杀掉刘备,然后步刘琮后尘。而从曹操的劝降书中亦透露出这种想法,但程昱却认为众人对孙权缺乏了解,可能错误估计了孙权的胆识,而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又是万人敌,孙权自知独力难支,必会资助刘备 ,与刘备联合来对抗曹操。其后果然如程昱所预测的。

鏖战赤壁

十二月,周瑜率领军队在樊口与刘备会合。然后两军逆水而上,行至赤壁,与正在渡江的曹军相遇。曹军当时已遭瘟疫流行,而新编水军及新附荆州水军难以磨合,士气明显不足,因此初战被周瑜水军打败。曹操不得不把水军“引次江北”与陆军会合,把战船靠到北岸乌林一侧,操练水军,等待良机。周瑜则把战船停靠南岸赤壁一侧,隔长江与曹军对峙。当时曹操为了北士卒不习惯坐船,于是将舰船首尾连接起来,人马于船上如履平地。周瑜部将黄盖于是建议:“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2]周瑜纳了黄盖的火攻计策,并让黄盖向曹操写信诈降,以接近曹操战船。  至战日,黄盖准备了十艘轻利之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赤幔伪装,上插旌旗龙幡。当时东南风急,十艘船在中江顺风而前,黄盖手锯火把,使众兵齐声大叫:“降焉!”曹军官兵毫无戒备,“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离曹军二里许,黄盖遂令点燃柴草,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各营。顷刻之间,烟炎张天,曹军人马烧、溺死者无数。在对岸的孙刘联军横渡长江,趁乱大败曹军。曹操见败局已无法挽回,当即自焚剩下的战船,引军沿华容小道(今湖北监利北),向江陵方向退却,周瑜、刘备军队水陆并进,一直尾随追击。此战中曹军伤亡过半,曹操回到江陵后,恐赤壁失利而使后方不稳,立即自还北方,留曹仁、徐晃等继续留守南郡(治所江陵),而后委任乐进守襄阳、满宠代理奋威将军,屯于当阳。孙刘联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曹、刘、孙三家争夺荆州之战揭开序幕。此后,曹操退回北方,再没有机会以如此大规模进行南征,但仍旧占据着南阳、南郡二郡(之后从南郡、南阳郡中分置襄阳郡、南乡郡[一说章陵郡]),刘备则开始挥军向长江以南的零陵 、武陵、桂阳、长沙四郡发起进攻,孙权则命令周瑜围攻南郡治所江陵县。

绝地反击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孙权亲率大军北攻合肥,张昭率军袭击九江郡的当涂(详见第一次合肥之战)但其后均告失利;周瑜等奉命进攻曹仁留守的江陵,隔江对峙,周瑜另遣甘宁袭取夷陵(今湖北宜昌),曹仁也分兵围攻。甘宁向周瑜告急,周瑜用吕蒙之计,留凌统守后,自己就与吕蒙前往解救,甘宁之围解决后,即引到北岸。吴军先包围前来迎战的曹仁部将牛金,后来反被曹仁两次突入救出自军。后双方克期大战。周瑜亲自跨马擽阵,却被流矢射中右胁,颇为重伤,于是退还。后曹仁知道周瑜卧未起,勒兵到吴阵。周瑜便起来,案行军营,激扬吏士,曹仁于是退回。以后双方处于对峙,吕蒙后来回忆说:“昔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虽事决于瑜,普自恃久将,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几败国事”,可见周、程之间的内部矛盾,也是令江陵久攻不下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刘备上表江夏太守刘琦为荆州刺史,自己率军迅速攻取荆南四郡,包括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长沙、桂阳(郡治在今湖南郴县)、零陵(今湖南永州),四郡先后投降。刘备委任军师中郎将诸葛亮负责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与此同时,盘踞庐江郡的雷绪、陈兰等地方势力起兵反叛,曹操命行中领军夏侯渊都督诸将进剿雷绪,虎威将军于禁、威虏将军臧霸等讨伐梅成,荡寇将军张辽、平狄将军张郃讨伐讨陈兰。陈兰、梅成被斩杀,雷绪战败后率领数万部曲逃往荆州投靠刘备。刘备实力得到扩充后,于是进军江陵协助周瑜,将张飞及所部一千人拨给周瑜指挥,另外向周瑜借得二千士卒,派关羽、吴将苏飞等到夏水断绝北道,阻绝襄阳与江陵间的联系,彻底围困曹仁。乐进、徐晃与满宠等率军前来夏水、汉津讨伐关羽,关羽于是撤退。其后汝南太守李通受命率众来援救曹仁,他一路且战且前,亲自下马拔鹿角入围,勇冠诸将,但在途中随即得病而逝。终于,曹仁在被围困一年有余后,粮尽援绝,伤亡甚多,被迫主动撤离,周瑜军进驻江陵。孙权遂据有南郡、江夏,任命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任命程普为裨将军,领江夏太守。后刘备面见孙权,请求都督荆州,鲁肃劝孙权答应,以共拒曹操。孙权于是承认刘备已经占领的长江以南之地的事实,曹操听说此事时正在写字,惊愕之下手中之笔竟掉于地上。[3]刘备表孙权代理车骑将军,领徐州牧,自领荆州牧,将治所及大本营安于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孙权为加深孙刘双方的关系,将其妹嫁予刘备。此间,刘表的不少故吏和将士都叛逃来投靠刘备。曹操遣蒋干游说周瑜归降,未能成功。 建安十五年,周瑜亡故后,由奋武校尉鲁肃接替周瑜领兵驻守江陵。后孙权纳鲁肃之议,把自己所据荆州领地的南郡“借”给刘备,于是刘备占有荆州绝大部分地盘,并移治江陵。孙权又向刘备要求划分长沙郡一部分为其领地,设立汉昌郡,以鲁肃为太守,改屯陆口[4]。天下三分的雏型开始形成,问鼎江山的角逐拉开了新的序幕。

官渡之战: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 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建安元年,曹 官渡之战地图

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县,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建安二年(1年)春,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曹操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名,进讨袁术并将其消灭。接着又消灭了吕布,利用张杨部内讧取得河内郡。从此曹操势力西达关中,东到兖、豫、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大部地区,从而与袁绍形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袁绍的兵力在当时远远胜过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他决心同曹操一决雌雄。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前期

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 官渡之战

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他作出如下部署: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今山东临沂北)入青州,占领齐(今山东临淄)、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安(今山东沂水县)等地,牵制袁绍,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都;曹操率兵进据冀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黄河北岸),令于禁率步骑2000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协助扼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黄河南岸)的东郡太守刘延,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同时以主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一带筑垒固守,以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派人镇抚关中,拉拢凉州,以稳定翼侧。从以上部署看,曹操所取的战略方针,不是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发制人。从当时情势而言,这种部署是得当的。首先,袁绍兵多而曹操兵少,千里黄河多处可渡,如分兵把守则防不胜防,不仅难以阻止袁军南下,且使自己本已处于劣势的兵力更加分散。其次,官渡地处鸿沟上游,濒临汴水。鸿沟运河西连虎牢、巩、洛要隘,东下淮泗,为许都北、东之屏障,是袁绍夺取许都的要津和必争之地。加上官渡靠近许都,后勤补给也较袁军方便。建安四年(199年)十二月,当曹操正部署对袁绍作战时,刘备起兵反曹,占领下邳,屯据沛县(今江苏沛县)。刘军增至数万人,并与袁绍联系,打算合力攻曹。曹操为保持许昌与青、兖二州的联系,避免两面作战,于次年二月亲自率精兵东击刘备,迅速占领沛县,转而进攻下邳,迫降关羽。刘备全军溃败,只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当曹、刘作战正酣之时,袁绍谋士田丰建议袁绍“举军而袭其后”,但袁绍以幼子有病为辞拒绝纳,致使曹操从容击败刘备回军官渡。[1]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袁绍派陈琳书写檄文并发布,檄文中把曹操骂得无法忍受。二月进军黎 官渡之战决战战场遗址

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他首先派颜良进攻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四月,曹操为争取主动,求得初战的胜利,亲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此时谋士荀攸认为袁绍兵多,建议声东击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伪装渡河攻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然后遣轻骑迅速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定可击败颜良。曹操纳了这一建议,袁绍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乃乘机率轻骑,派张辽、关羽为前锋,急趋白马。关羽迅速迫近颜良军,冲进万军之中杀死颜良并斩首尔还,袁军溃败。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迁徙白马的百姓沿黄河向西撤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军至延津南,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继续率兵追击曹军。曹操当时只有骑兵600,驻于南阪(在白马南)下,而袁军达五六千骑,尚有步兵在后跟进。曹操令士卒解鞍放马,并故意将辎重丢弃道旁。袁军一见果然中计,纷纷争抢财物。曹操突然发起攻击,终于击败袁军,杀了文丑(死于乱军,并不是关羽斩杀),顺利退回官渡。

转机

袁军初战失利,但兵力仍占优势。七月,进军阳武(今河南中牟北),准备南下进攻许昌。八月,袁军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宽约数十里。曹操也立营与袁军对峙。九月,曹军一度出击,没有获胜,退回营垒坚守。袁绍构筑楼橹,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营。曹军依谋士刘晔之计制作了一种抛石装置的霹雳车,发石击毁了袁军所筑的楼橹。袁军又掘地道进攻,曹军也在营内掘长堑相抵抗,粉碎了袁军的计策。双方相持3个月,曹操外境困难,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曹操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荀彧给予曹操方面决心,使得曹操得以坚持危局,加强防守,命负责后勤补给的任峻取10路纵队为一部,缩短运输队的前后距离,并用复阵(两列阵),加强护卫,防止袁军袭击;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和捕捉战机,击败袁军,不久派曹仁、史涣截击、烧毁袁军数千辆粮车,增加了袁军的补给困难。

奇袭

同年十月,袁绍又派车运粮,并令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屯积在袁军大营以北约20 公里的故市(河 曹操

南延津县内)、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恰在这时,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曹操立即付诸实行,留曹洪、荀攸守营垒,亲自率领步骑5000,冒用袁军旗号,人衔枚马缚口,各带柴草一束,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袭乌巢。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袁绍获知曹操袭击乌巢後,只派轻骑救援,主力则猛攻曹军大营。可曹营坚固,攻打不下。当曹军急攻乌巢淳于琼营时,袁绍增援的部队已经迫近。曹操励士死战,大破袁军,杀淳于琼等,并将其粮草全数烧毁。袁军前线闻得乌巢被破,导致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大军遂溃。袁绍仓惶带800骑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7万余人。

结果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关羽一家的故事及

阮大铖祭文

明沈士柱祭阮大铖文,极狡狯。文曰:“某年月日,故降大司马阮公之丧,至自浙东,沈某为文以祭曰:‘古称知己,重于感恩,以余观之,岂独恩为知己哉?孔融博文强记,操非不知之;颜真卿纯忠大节,卢杞非不知之;惟知之深,故忌愈切,杀愈速。天下后世但知操、杞妒贤,而不知于两公未始不称相知也。余少贱,未识司马,闻公掇巍科,登华膴,附中常侍势,与士君子为仇。说者遂诋公为子,导杀正人。余谓不然,逆珰嗣子满天下,得公不加益,失公不加损,效吮痈舐痔之行,媚衔宪握爵之人,具翻江搅海之才,行坠石下井之事,何求不遂,何欲不行,而位不过光禄。雄狐九尾,不得与彪虎雁行,于以知公之迹巧而事拙也。烈皇手定逆案,阅公封事,入赞道列,终身不齿。说者谓公深仇先帝。余谓不然,使先帝悉公才智,复为录,则恩怨亲仇,与众相忘久矣。惟毅然不摇群论,使公十七年林壑,养鳞甲,丰羽毛,得甘心快意为具者,伊谁之赐耶?于以知公之阳仇而阴德也。公词曲奔走一时,说者谓愤时嫉俗,科诨皆指正人。余谓不然,弘光半载,公涂面登场,自为玩弄,及窜鸠兹,公曰:“我必不学伯嚭走钱唐。”无论自比宰嚭,作谶钱唐,一语不出前史,作剧者神子胥之灵,以褫公等谗邪之魄,公目不识史,胸中但有梨园稿本,以国为戏,于以知公之胆大而才小也。公以小怨杀周、雷二公,复兴钩党狱,说者谓公流毒宗社。余谓不然,周、雷亢直,忌者不独公也。公不杀,群小必杀之。即不然,而贤奸并列,邪正不分,终令大厦莫支,狂澜失砥,而后殒命报国。论者不责其见几之不早,即讥其返正之无术,故死于公,犹愈自死也。即同难诸君,雕虫小技,当与草木同腐,天公手,登弹墨以永其名,虽公为国谋不忠,为身谋不祥,而为诸君子谋则善也,于以知公之事险而意厚也。公闻变倡逃,说者以卖君误国,律与马同罪。予谓不然,公与马密谋定策,如置弈棋。然马贪夫败类,自公出而劝以戕贼毒螫,及悔为所用而事已去。浙东一战,马尚同方合志,不知输诚纳款,公又先马效之矣。使公同受戮西市,一生恶迹,补过盖愆,何委质后方糜烂以死,生与马同丑行,死并不得与马同荣名,天实为之也。公临岩一跌,身首异处,智能保首领于生前,不能全躯于身后,谁分其尸,谁传其首,岂非天哉!于以知公之意狡而神愚也。此五者,人议公险,予为公平之;人议公深,予为公浅之;人议公毒,予为公厚之;人议公巧,予为公拙之。独人高公词曲,予独畜以。谓公以人国侥幸,正坐此病,九原有知,当亦以为知言也。予隔县诸生,不知公何风闻,怨毒为甚。友人曰:“君庚午闱后,有人以闱义质公爪牙,君见评阅,当座叱之,其人忿而谒公,借君为质,公于是伏欲杀之机矣。”或又曰:“君渭阳侍御,公未第,辱公推分,及公为大行给谏,侍御绝不与通。又,公欲以故人礼遇子,子不屑仕也,公于是又增欲杀之目矣。”夫士睥睨王侯,莫如祢衡,其面辱阿瞒无人礼,而操能容之。若以通家子视余,昔秦桧、胡安国始未尝非同党,及末路败坏,子胡寅、胡宏以和议不合,答书甚严,桧虽心恨,未至于杀也,公何必欲置予死地耶?然公虽欲杀予,予即未见杀于公,而以称相知,则有窃附古人者。忆党祸初发,公庭语坐客,二沈倔强,必生致。二沈,眉生与余也。夫倔强之名,世所讳,古所尊。公不吝以加之余,公不可谓不知我。自公降后,同人为余动色相戒,余笑曰:“公狡狯人也,其于余一发不效,有懈志矣。且自度向以搏象全力,免尚得脱,今游魂余烬,焉能钩致周内,复陷人罪罟哉?余知公必不为也。”余不可谓不知公。今有人绸缪款洽,而实泛常,公操利刃,设深阱,使我流离琐尾,然犹窃附知己,魂如有灵,当临风一笑也。’”〔文甚长,节录之。〕 此文嬉笑甚于怒骂,朽骨有知,能无汗泚。

〔试注〕

1、 阮大铖 :(1587-1646)明安庆府怀宁人,字集之,号圆海,又号百子山樵。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初由行人擢给事中,初倚左光斗,以升迁不如己愿,转而依附魏忠贤,任太常少卿。又惧其不足恃,每持两端。崇祯初,名列逆案,废为民。后居南京,招纳游侠,谋以边才召。复社诸名士为《留都防乱揭》逐之,遂闭门谢客。福王立,得马士英力,为兵部添注右侍郎,进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乃翻逆案,欲尽杀东林、复社及素不合者。清顺治二年,清兵陷南京,大铖逃入浙江方国安军中,次年赴钱塘江干降清。从攻仙霞岭,发病僵仆石上死。一说清兵搜得大铖等请唐王出关,为内应疏,大铖闻讯,触石死。大铖通音律,有文才,所撰今存《燕子笺》、《春灯谜》、《牟尼合》、《双金榜》,以情节曲折见长,另有《咏怀堂诗集》及多种。

2、 沈士柱 :(?-1659),字昆铜,号惕庵,其父沈希韶,明朝御史。沈士柱在崇祯年间加入复社,反对阉党,因党祸被迫离开芜湖流落杭州等地,南明灭亡后回芜隐居,但仍秘密从事反清活动,清顺治14年(1657)被捕,1659年清明在南京从容就义,其一妻二妾同时在芜自殉。与吴应箕、沈眉生、杨维斗、刘伯宗合称为“复社五秀才”。著有《土窨集》,在狱中写《故宫词》24首。

3、 狡狯 :谓机灵。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噶雄》:“有务子者,年与雄埒,为人亦狡狯颖秀。

4、 降丧 :降下灭国之祸。《书·君奭》:“弗吊天降丧於殷。” 孙星衍疏:“言不善之天,降丧亡之祸于殷 。”《旧唐书·敬宗纪》:“ 宝历不君,国统几绝,天未降丧,幸赖裴度 ,复任弼谐。”

5、 孔融 :(153年-208年),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后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孔融能诗善文,曹丕称其文“扬(扬雄)、班(班固)俦也。”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表》,其六言诗反映了汉末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孔北海集》。

6、 操 :曹操。

7、 颜真卿 :(709-784年),字清臣,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名臣、书法家,与柳公权并称“颜柳”,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等,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他曾得罪权臣,被贬为平原太守。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784年,被缢杀,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8、 卢杞 :(?-约785)唐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字子良。卢怀慎孙。以荫累官虢州刺史。建中初,征为御史中丞,论奏称旨,旋迁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有口才,貌陋面蓝,不耻恶衣食,人谓有祖之风节。及为相,妒贤忌能,立威固权。陷害杨炎、颜真卿,排斥李揆、张镒。建中三年(782),为镇压田悦、李希烈等叛军,以筹军资为名,聚敛财货,民怨沸腾,长安为之罢市。次年,泾原兵变,长安失守,随德宗逃奔奉天,李怀光指斥其罪责,乃罢相贬为新州司马。后改授澧州别驾,卒于官。

9、 巍科 :犹高第。古代称科举考试名次在前者。宋·岳珂《桯史·刘蕴古》:“其二弟在北皆登巍科。”《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取巍科则有馀,享大年则不足。”清·赵翼《钱茶山司寇以大集见示捧诵之馀敬题于后》诗:“已擅巍科最,兼期不朽垂。”

10、 华膴 :wǔ。华贵;显贵。明·沉德符《野获编·神仙·谈相徐爵遇神人》:“二人俱市井驵侩,本无足道,然亦以小慧寸长,坐致华膴。”清·龚自珍《<鸿雪因缘图记>序》:“今使所遇而永承平无事也,起家功名,致身华膴,一切勿问,固不得预於贤大夫之数。”清·姚石甫《桐城麻溪姚氏登科记》:“且世有豪杰之士,身处孤露……然奋袂而兴,登高第,仕华膴,功立才见,犹足以济大业。”

11、 中常侍 :官名。秦和西汉时为加官,有此加官,就能入禁中。东汉时由宦者担任,初俸千石,后增到比二千石,掌侍从左右,从入内宫,赞导内众事,皇上提出问题时,负责解答,或受差遣办事(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后汉书·孝桓帝纪》:“壬寅,中常侍单超为车骑将军。”《后汉书·朱乐何列传·朱穆传》:“臣闻汉家旧典,置侍中、中常侍各一人,省尚书奏事,黄门侍郎一人,传发书奏。”三国曹魏黄初年间,与散骑合并,称散骑常侍,改用士人。吴称散骑中常侍,简称中常侍,也用士人。蜀仍用宦者,为近侍之职,干预朝政。西秦置左中右常侍,为中枢官,掌朝政。北魏中常侍地位与少卿相等,侍从皇帝左右,传达诏命,受理尚书、门下奏事。北齐中常侍为中侍中省副长官,四品上,掌出入门閤。隋唐改称内常侍,属内侍省。金章宗太和二年也置,为内侍寄禄官,正五品,用以升内侍局御直、内直有年劳者;初属宫闱局,后属宣徽院。见《文献通考·职官十一·内侍省》、《宋书·百官志下·散骑常侍》。

12、 子 :①夫的前妻之子或妻的前夫之子《汉书·王尊传》:“ 美阳女子告子不孝。” 王先谦补注引沉钦韩曰:“前妻之子也。”《三国志·魏志·何晏传》“ 晏 , 何进孙也” 裴松之注引晋·鱼豢《魏略》:“ 太祖为司空时,纳晏母,并收养晏 …… 文帝特憎之,每不呼其姓字,尝谓之为子。”

②养子;义子。《三国志·魏志·任城威王曹彰传》“黄须儿竟大奇也” 裴松之注引晋·鱼豢《魏略》:“ 太祖在汉中 ,而刘备栖於山头,使刘封下挑战。 太祖骂曰:‘卖履舍儿,长使子拒汝公乎!’” 封 , 备养子。《旧唐书·辅公祏传》:“初, 伏威( 杜伏威 )养壮士三十馀人为子,分领兵马。” 清·侯方域《司成公家传》:“ 南乐魏广微 者,亦忠贤( 魏忠贤 )之子也。”

13、 导杀 :导致诛杀。

14、 逆珰 :旧指弄权作奸的宦官。《明史·倪元璐传》:“总之东林之取憎於逆璫独深,其得祸独酷。” 清·归庄《工部尚书陈公行状》:“近乃有蔑君父而事逆璫,建祠祝釐,称神颂圣。”

15、 衔宪握爵 :谓言出即为法令,手握爵赏重权。形容把持国政,有生杀予夺之权。天宪,指朝廷法令。《资治通鉴·汉桓帝永兴元年》:“当今中官近习,窃持国柄,受握王爵,口衔天宪。”胡三省注:“天宪,王法也;谓刑戮出于其口也。”

16、 光禄 :官名。汉有光禄勋、光禄卿、光禄大夫。秦设郎中令,掌宫殿门户。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属官有大夫、郎、谒者。大夫掌议论。大夫又分太中大夫、光禄大夫、谏大夫。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东汉沿用西汉官制,也设光禄勋。《后汉书·百官二·光禄勋》:“光禄勋,卿一人,中二千石。”注曰:“掌宿卫宫殿门户,典谒署郎更直执戟,宿卫门户,考其德行而进退之。”魏晋有光禄大夫,有的为职事官,有的为加官。《晋书·职官》:“左右光禄大夫,金章紫绶。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者,品秩第二,禄赐、班位、冠帻、车服、佩玉,置吏卒羽林及卒,诸所赐给皆与特进同。其以为加官者,唯章绶、禄赐班位而已,不别给车服吏卒也。又卒赠此位,本已有卿官者,不复重给吏卒,其余皆给。光禄大夫银章青绶者,品秩第三,位在金紫将军下,诸卿上。”“魏氏已来,转复优重,不复以为使命之官。其诸公告老者,皆家拜此位;及在朝显职,复用加之。及晋受命,仍旧不改,复以为优崇之制。”“光禄大夫与卿同秩,中二千石。”南北朝时刘宋设光禄大夫。见《宋书·百官下》。南齐设光禄勋、左右光禄大夫、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见《南齐书·百官志》。北魏设光禄勋、金紫光禄大夫。见《魏书·官氏志》。梁设光禄卿,掌宫殿门户。又有左右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见《隋书·百官上·光禄卿》。唐朝设光禄大夫、左右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皆为无职事的散官。见《旧唐书·职官一》。宋设光禄卿,见《宋史·职官八》。明设特进光禄大夫,正一品;光禄大夫,从一品;皆文散官。见《明史·职官一·文之散阶》。清代也有光禄大夫,为正一品的封赠官。见《清史稿·职官一》。

17、 雄狐九尾 :《诗经·国风·齐风·南山》: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

据《左传·桓公十八年》和《公羊传·庄公元年》记载,鲁桓公的夫人文姜是齐襄公的妹妹,但却同襄公私通。桓公十八年,文姜与桓公一起到齐国去,桓公发现了文姜和襄公的暧昧关系,便责备她,她告诉了齐襄公,襄公便派公子彭生把鲁桓公害死了。这,就是《南山》诗的本事。《毛诗序》说:“《南山》,刺襄公也。鸟兽之行,*乎其妹,大夫遇是恶,作诗而去之。”

狐,本是一种邪媚之兽,它居住在高高的南山之上,不正像居于齐国最高位子上而又荒邪*乱的齐襄公吗?齐襄公竟荒*到与自己同父异母的胞妹私通的地步,这种行径和那尾随着雌狐的雄狐又有什么两样?

18、迹巧而事拙:

19、 烈皇 :明·崇祯皇帝死后,谥曰庄烈愍皇帝 ,简称烈皇 。清·黄宗羲《移史馆熊公雨殷行状》:“ 烈皇可谓之能容谏臣矣。”

20、 封事 :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汉书·宣帝纪》:“上始亲政事,又思报大将军功德,乃复使乐平侯山领尚书事,而令羣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后汉书·明帝纪》:“於是在位者皆上封事,各言得失。” 李贤注:“宣帝始令羣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封有正有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而不奏。后魏相奏去副封,以防拥蔽。” 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奏启》:“自汉置八仪,密奏阴阳,皂囊封板,故曰封事。”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四凶》:“ 磻叟莅事未终考秩,抛官诣阙上封事,通义刘公引为羽翼,非时召对数刻, 磻叟所陈,凡数十节,备究时病。” 清·朱彝尊《兴化李先生清寿》诗:“曾闻过江上封事,神人观听交欢忻。”

21、 道列 :

22、 弘光 :南明褔王朱由崧年号(1644-1645年)。亦借指朱由崧。清·孔尚任《桃花扇·设朝》:“小生扮弘光衮冕,小旦、老旦扮二监引上。”

23、 鸠兹 :古邑名。《左传·襄公三年》:“楚子重伐吴 ,为简之师,克鸠兹 。” 杨伯峻注:“鸠兹 ,吴邑,当在今安徽芜湖市东南二十五里。”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一·陈伯玑》:“ 陈伯玑允衡 , 建昌南城 人……乱后寓黄山 ,移鸠兹 ,再移白下 ,贫甚。”

24、 伯嚭走钱唐 :(?-前473)一作白喜,或伯嚭。春秋时楚国人。楚大夫伯州犂之孙。楚王诛州犂,他逃奔至吴,被任为大夫,助吴王阖闾伐楚,以功升为太宰。善奉迎,深得吴王夫差宠信。吴破越,他受越贿赂,力劝夫差许越媾和,又屡进谗言,谮杀伍子胥。越灭吴后,投降越国,为越王勾践所杀。

25、 褫 :chǐ。剥夺。

26、 周、雷二公 : 周镳 biāo(?-1645),明镇江府金坛人,字仲驭。崇祯元年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以言事被斥为民。伯父应秋、叔父维持阿附阉党,并列逆案,为之深感耻辱。罢官后结交东林,参与《留都防乱公揭》讨阮大铖事。弘光时为阮大铖诬陷至死。有《逊国忠记》。

雷演祚 :字介公,太湖人,崇正庚午举人,累官山东兵备佥事。

黄宗羲《感旧》:“南都防乱急鸱枭,余亦连章祸自邀。可怪江南营帝业,只为阮氏杀周镳!”

27、 弹墨 :弹劾的奏章。《宋史·赵鼎传》:“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齎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臣日侍宸衷,所陈已艰难,况在万里之外乎?”

28、 马 :马士英(约1591-1646)明贵州贵阳人,字瑶草。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历郎中、知府。崇祯五年,任宣府巡抚,以公帑馈遗朝贵,坐遣戍。流寓南京,与阉党阮大铖相结。十五年起为兵部右侍郎,总督庐、凤等处军务,防御农民军。清兵破北京,与江北诸镇将拥立福王朱由崧,进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仍督师凤阳。士英不满,嗾诸将疏促史可法出督师,留己辅政。在位援引阮大铖,打击东林党人,招权罔利。清兵压境,一无筹划。及扬州失陷,南京危急,即仓皇南逃,鲁王、唐王皆拒不纳,其后,一说在太湖中被清兵俘杀;一说在浙江降清,又与唐王通消息,事泄,于延平被杀。

29、 方 :方国安,中国浙江萧山人,明朝总兵。明末兵力最盛,但军纪不整,纵兵哗掠,给事中吴适劾之。由杭州退至钱塘江东岸,和王之仁部构成抗清主力。南明时封镇东侯。后拥兵入浙,百姓受其迫害。后降清,马士英和阮大铖后来先后向他投靠。挟制鲁王朱以海,斥逐张岱。张岱《石匮书后集》卷四十八有《方国安传》。

30、 盖愆 :qiān。谓修德行善以弥补过去之罪恶。语本《书·蔡仲之命》:“尔尚盖前人之愆,唯忠唯孝。”清·袁枚《新齐谐·雷诛营卒》:“余虽心识为某卒,而事既寝息,遂不复言,曾密语某,某亦心动,自是改行为善,冀以盖愆,而不虞天诛之必不可逭也。”

31、 公临岩一跌 :顺治三年( 1646 )六月,清军渡钱塘,阮大铖降清。清廷授其内院职衔,后随清兵入闽,在五通岭上突然头面肿胀,贝勒劝他留下养病,“大铖惊曰:‘我何病?我年虽六十,能骑生马,挽强弓,铁铮铮汉子也!我仇人多,此必东林、复社诸奸徒潜在此间,我愿诸公勿听!’已而又曰:‘福建巡抚已在我掌握中,诸公为此言得毋有异意耶?’”于是大铖带病随军南征,越仙霞岭,众将上马缓行登山,而“大铖独下马,徒步而前,左牵马,右指骑(者)曰:‘我精力百倍于后生!’盖示壮以信其无病也。言讫,鼓勇先登”,不久“马抛路口,身踞石坐”,僵仆石上死。时天气炎热,尸体溃烂,清军草草收殓,不知埋在何处。一说阮大铖闻马士英被杀,自投崖下死,被戮尸。

32、 渭阳侍御 :?

渭阳 :①《诗·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 渭阳 。” 朱熹集传:“舅氏,秦康公之舅, 晋公子重耳也。出亡在外, 穆公召而纳之。时康公为太子,送之渭阳而作此诗。”后因以“渭阳”为表示甥舅情谊之典。 唐·杜甫《奉送卿二翁统节度镇军还江陵》诗:“寒空 巫峡曙,落日渭阳情。” 清·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吾父与君有渭阳之谊,欲媳 青君谅无不允。”

②舅父的代称。 唐·李匡乂《资暇集·渭阳》:“徵舅氏事,必用渭阳,前辈名公,往往亦然。”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 唐毕相諴 ,家本寒微,其渭阳为太湖县伍伯。” 清·方文《石臼访韩元长》诗:“金石千年事,幽灵仰渭阳。”自注:“ 梅解三 , 韩甥也。其遗集可传,予欲元长梓行之。”

33、 通家子 :犹世交子弟。《后汉书·孔融传》:“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 唐·卢照邻《哭明堂裴主簿》诗:“缔欢三十载,通家数百年。”《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两人三世通家,又是少年同窗,并在一寓读书。” 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 葛世兄因为是世交通家,又自幼认识,彼此还说得拢。”

34、 胡安国 :(1074-1138年),又名胡迪,字康侯,号青山,谥号文定,学者称武夷先生,后世称胡文定公。建宁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学者。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丁丑科赵昌言榜进士第三人。 为太学博士,旋提举湖南学事,后迁居衡阳南岳。提倡修身为学,主张经世致用,重教化,讲名节,轻利禄,憎邪恶。胡安国一生以圣人为目标,主要从事学术研究,潜心研究《春秋》。1131年,在湘潭县隐山与次子胡宏共同创办”碧泉书堂”(文定书院前身),开创”湖湘学派”。其所著《春秋传》成为后世科举士人必读的教科书。又著《资治通鉴举要补遗》一百卷,《文集》十五卷,《宋史》立传,《宋元学案》中有《武夷学案》,明正统间从祀孔庙。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朝廷赐”霜松雪柏”匾额一方,乾隆二年(1737年)拨内府库银建祠于隐山,并将其居住地称为”胡文定祠”。王夫之肯定安国的”著攘夷尊周之大义”,但对”兵权不可人”持有否定态度。

子胡寅、胡宏以和议不合:秦桧与胡安国本有故交,后来秦桧擅国求和,结党营私,胡寅遂与绝交并弃官归家。绍兴十二年1142,秦桧曾致书胡寅,欲使胡寅改变主张,重新出仕并及二弟,遭到胡寅的拒绝。

35、 眉生 :沈寿民(1607-1675年),字眉生,号耕严,宣城人。移寓南京。明末诸生,加入复社,崇祯九年(1636年)举贤良方正,与沈士柱合称“江上二沈”。明亡后隐居不仕,与徐枋、巢鸣盛称“海内三遗民”。著有《剩庵诗稿》。  

弘光帝在南京即位成立南明小朝廷时,独掌朝廷大权的阮大铖因为沈寿民在参劾杨嗣同的奏疏中有这样的话:“大铖妄画条陈,鼓煽丰艺”,直白地指责阮大铖,所以想要凭借他当时的权势逮捕沈寿民,以泄其心头郁积已久的宿恨。沈寿民得到消息,悄悄改名为王子云,逃离家园,隐居在金华山一带。从此不再问及世事,也不再显身仕途,遁迹不出,终老于其隐居之所在,仿佛古时遗民不知所处年代与地域。他的门人弟子私自为他称谥号为文贞先生。

36、 绸缪 :情意殷切。汉·李陵《与苏武诗》之二:“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文选·吴质<答东阿王书>》:“奉所惠贶,发函伸纸,是何文之巨丽,而慰喻之绸缪乎!” 吕延济注:“绸缪,谓殷勤之意也。” 元·张昱《醉题》诗:“情在绸缪歌《白苎》,心同慷慨赠青萍。” 郑泽《佩忍初来长沙即席奉赠》诗:“ 灵均餐落英,讌席聊绸缪。”

37、 款洽 :诚恳周到,情意融洽。《北史·卷二二·长孙嵩传》:“隋文龙潜时,与平情好款洽。”

38、 琐尾 :亦作“璅尾”。《诗·邶风·旄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朱熹集传:“琐,细;尾,末也。流离,漂散也……言黎之君臣,流离琐尾,若此其可怜也。”后以“琐尾”谓颠沛流离,处境艰难。亦指颠沛困顿中的人。

39、 汗泚 :cǐ。出汗。多形容羞惭。明·袁宏道《摘发巨奸疏》:“木面石心,犹当汗泚。” 清·杜岕《客洗耳亭即韵酬萃叟》:“人生重大节,结友无汗泚。”

关羽(160-220),汉族。生于东汉桓帝延熹三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市)。一直是历来民间崇祀的对象,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前将军,汉寿亭侯,军事家。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三国时期蜀国名将。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后人有诗称赞关羽: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此外,关羽还被台湾同胞视为恩主神。?

关平,原为冀州关家庄庄主关定之子,关羽过五关时被收为义子,从此作为关羽副将,随关羽南征北战,屡立功劳,逐渐成长为一员大将,曾与庞德战平。关羽败走麦城之际,关平跟随,一同被捕,遭孙权。

“关平”,河北关定之子,在关羽拜别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护送二嫂投奔兄长刘备时,曾借居于关定家中,并收养了关定学武的次子为其义子,此后关平便随关羽征战四方。

关索,关羽的三子,三国演义第87回登场。关索自荆州失陷后,逃难在鲍家庄养病,伤势痊愈之后入蜀,正赶上丞相诸葛亮南征,被拜为前部先锋,一同南征,屡立战功。?

关索虽然历史上没有记载,但是很多民间传说都提到了关索,水浒传中的好汉杨雄的绰号也叫做“病关索”。关于关索的其他内容,请参阅词条“关索戏”。

关凤,关羽之女,孙权曾为长子孙登求婚,遭关羽所拒,并辱骂来使。?

关兴,字安国。关羽之子,于关羽死后继承爵位。关兴从小就有好名声,丞相诸葛亮十分器重他。关兴弱冠后就当上了侍中、中监军,几年后病逝。?蜀汉龙骧将军,关羽的次子。关兴原随父关羽在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水淹七军后,关兴前往汉中报喜。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