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温度 天气温度

望江天气_望江天气预报15天准确

tamoadmin 2024-12-08 人已围观

简介1.描写雷气候的词语2.安徽的面积、人口、地形、气候3.天气骤冷的古诗1、昆明:昆明是云南省省会城市,又被称为“春城”。昆明属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季不寒冷气候宜人。这里四季如春,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沿湖风光绮丽,是居住的好地方。昆明有很多历史文化古迹和风景名胜。2、湛江:湛江是十大冬暖夏凉城市之一。湛江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平均气温在23.4

1.描写雷气候的词语

2.安徽的面积、人口、地形、气候

3.天气骤冷的古诗

望江天气_望江天气预报15天准确

1、昆明:

昆明是云南省省会城市,又被称为“春城”。昆明属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季不寒冷气候宜人。这里四季如春,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沿湖风光绮丽,是居住的好地方。昆明有很多历史文化古迹和风景名胜。

2、湛江:

湛江是十大冬暖夏凉城市之一。湛江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平均气温在23.4℃,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去湛江旅游好玩的旅游景点有湖光岩风景区、湛江海滨公园、寸金桥公园、硇洲岛。

3、成都:

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因此适合人们居住。这个城市有很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如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以及望江楼、青羊宫等。

4、扬州:

扬州是江苏省地级市,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是著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其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因此越来越多人选择居住于此,是一个休闲旅游度的好地方,很多年轻人喜欢的旅游城市。

5、厦门:

厦门隶属于福建省,是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一点也不冷,夏季也没有酷暑,是一个适合居住的城市。到厦门游玩的景点有鼓浪屿、胡里山炮台、南普陀寺、曾厝_等,也可以去厦门大学参观。

6、丽江:

丽江市属低纬暖温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兼具有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特征。由于海拔高差悬殊大,从南亚热带至高寒带气候均有分布,四季变化不大,干湿季节分明,气候的垂直差异明显,灾害性天气较多,年温差小而昼夜温差大。

7、贵阳:

贵阳是“十大避暑旅游城市”之一,夏季平均温度为23.2℃,冬季最冷的时候是1月份上旬平均气温在4.6℃。贵阳这个城市的旅游景点很多,风景很美,有黔灵山和青岩古镇、花溪公园、小车河等。

8、青岛:

青岛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全球城市幸福感排名前十。青岛属于海洋性的温带季风气候,空气比较湿润温度也适宜。没有那种湿热,冬暖夏凉无酷暑,秋季天高气爽,青岛著名的旅游景点有青岛奥帆中心、滩、崂山等。

9、太原:

太原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夏秋降雨集中,年平均温度为9.5℃,最热的时候气温是35℃,但是晚上比较凉爽也不会觉得很冷。太原著名景点有晋祠、天龙山石窟、永祚寺等;太原小吃有过油肉、五寨烩菜以及双合成糕点等特色食品。

10、海口:

海口是海南省省会,地处海南岛北部,也是整个海南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海南常年位居全国1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排名榜单前列,其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3.5%,因此气候舒适。

描写雷气候的词语

1. 关于气温高的诗句

关于气温高的诗句 1. 形容温度高的诗词有哪些

1,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

万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热。出自《大热五首》宋·戴复古 2,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出自《苦热行》唐·王毂 3,湿础人沾汗际,蒸林蝉烈号时。出自《仲夏即事》北宋·晁补之 4,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出自《苦热》南宋·陆游 5,滂沱汗似铄, 微靡风如汤。出自《苦热行》 南朝梁·萧纲 原诗如下: 1、《大热五首》宋·戴复古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

万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热。 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

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2、《苦热行》唐·王毂 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 3、《仲夏即事》北宋·晁补之 红葵有雨长穗,青枣无风压枝。

湿础人沾汗际,蒸林蝉烈号时。 4、《苦热》南宋·陆游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5、《苦热行》 南朝梁·萧纲 六龙鹜不息, 三伏起炎阳。

寝兴烦几案, 俯仰倦帏床。 滂沱汗似铄, 微靡风如汤。

2. 形容温度高的诗词有哪些

1,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 万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热。出自《大热五首》宋·戴复古

2,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出自《苦热行》唐·王毂

3,湿础人沾汗际,蒸林蝉烈号时。出自《仲夏即事》北宋·晁补之

4,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出自《苦热》南宋·陆游

5,滂沱汗似铄, 微靡风如汤。出自《苦热行》 南朝梁·萧纲

原诗如下:

1、《大热五首》宋·戴复古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

万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热。

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

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2、《苦热行》唐·王毂

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

3、《仲夏即事》北宋·晁补之

红葵有雨长穗,青枣无风压枝。

湿础人沾汗际,蒸林蝉烈号时。

4、《苦热》南宋·陆游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5、《苦热行》 南朝梁·萧纲

六龙鹜不息, 三伏起炎阳。

寝兴烦几案, 俯仰倦帏床。

滂沱汗似铄, 微靡风如汤。

3. 形容温度高的词诗

形容温度高的词诗:

词语:

暑气蒸人、汗流浃背、骄阳似火、汗流浃背、汗如雨下、汗出如浆、大汗淋漓、挥汗成雨、汗流如注、满头大汗、七月流火、骄阳如火

诗句:

1、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 《诗经·小雅·四月》

2、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唐·杜甫《夏夜叹》

3、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4、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唐 白居易《观刈麦》

4. 形容温度的诗词

形容温度高的诗词:1、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

《诗经·小雅·四月》 2、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唐·杜甫《夏夜叹》 3、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4、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唐 白居易《观刈麦》形容温度低的诗词: 1、碧天凉冷雁来疏,闲望江云思有馀。

秋馆池亭荷叶后,野人篱落豆花初。无愁自得仙人术,多病能忘太史书。

——作者:李郢 《江亭晚望》 2、厨冷烟初禁,门闲日更斜。东风不好事,吹落满庭花。

作者: 徐铉 《寒食日作》 3、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阴沉飞雪白。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

——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 4、桂冷微停素,峰干不遍岚。何溪背林处,犹覆定僧庵。

——作者:陆龟蒙 《残雪》 5、寒炉局促坐成劳,暗淡灯光照二毛。水寺闲来僧寂寂,雪风吹去雁嗷嗷。

——作者:齐己 《楚寺寒夜作》 6、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愿随金騕褭,走置锦屠苏。

路远思恐泥,兴深终不渝。献芹则小小,荐藻明区区。

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

——作者:杜甫 《槐叶冷淘》 7、九衢金吾夜行行,上宫玉漏遥分明。霜飙乘阴扫地起,旅鸿迷雪绕枕声。

远人归梦既不成,留家惜夜欢心发。——作者:鲍溶 《寒夜吟》 8、瞿塘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晴鸟一时啼。——作者:白居易 《杂曲歌辞·竹枝》 9、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王令的《暑旱苦热》 10、冷日微烟渭水愁,翠华宫树不胜秋。霓裳一曲千门锁,白尽梨园弟子头。

——作者:赵嘏 《冷日过骊山》 11、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佚名 《孟冬寒气至》 12、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作者:孟浩然 《早寒江上有怀》 13、树绕池宽月影多,村砧坞笛隔风萝。西亭翠被馀香薄,一夜将愁向败荷。

——作者:李商隐 《夜冷》 14、仙闱井初凿,灵液沁成泉。色湛青苔里,寒凝紫绠边。

——作者:孙欣 《奉试冷井诗》 15、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

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作者:韩溉 《松》 16、雨余庭院冷萧萧。

帘幕度微飙。鸟语唤回残梦,春寒勒住花梢。

——作者:周紫芝 《朝中措》 17、月楼风殿静沉沉,披拂霜华访道林。鸟在寒枝栖影动,人依古堞坐禅深。

——作者:陆龟蒙 《寒夜同袭美访北禅院寂上人》 18、月是阴秋镜,寒为寂寞资。轻寒酒醒后,斜月枕前时。

——作者:元稹 《初寒夜寄卢子蒙》 19、云冷江空岁暮时,竹阴梅影月参差。鸡催梦枕司晨早,更咽寒城报点迟。

——作者:殷尧藩 《寒夜》 20、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作者:岳飞 《小重山》。

5. 和温度有关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反映了冷风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

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

这种地理现象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

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也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

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

分寒冷。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

: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9.“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1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6. 形容“温度”的诗词有哪些

1. 宋·王令《暑旱苦热》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2. 唐·柳宗元《夏夜苦热登西楼》

苦热中夜起,登楼独褰衣。

山泽凝暑气,星汉湛光辉。

火晶燥露滋,野静停风威。

探汤汲阴井,炀灶开重扉。

凭阑久彷徨,流汗不可挥。

莫辩亭毒意,仰诉璿与玑。

谅非姑射子,静胜安能希。

3. 宋·杨万里《夏夜追凉》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4. 唐·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5. 唐·王维《苦热》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

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莞簟不可近,絺绤再三濯。

思出宇宙外,旷然在寥廓。长风万里来,江海荡烦浊。

却顾身为患,始知心未觉。忽入甘露门,宛然清凉乐。

温度[ wēn dù ]根据某个可观察现象(如水银柱的膨胀),按照几种任意标度之一所测得的冷热程度。

例句:

1. 北方冬季的温度与南方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2. 水、空气和温度是培养霉菌生长的基本条件。

3. 今天温度很低,大家要注意保暖。

7. 关于天气,气候的诗,全诗

与气候、天气有关的诗句 有关气候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反映了冷风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 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

也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

: 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9.“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10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有关天气的诗句: 诗中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刘长舞《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另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自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滑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诗中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螟》)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诗中雪 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 有关温度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反映了冷风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 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

也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

: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9.“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1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安徽的面积、人口、地形、气候

1.描写雷的词语

惊天动地

雷电交加 〖解释〗又是打雷,又是闪电。交加:一起袭来。两种事物同时或错杂出现。

风雷之变 〖解释〗指上天示警的灾异现象。

风雷火炮 〖解释〗形容十分急躁。

迅雷风烈 犹言迅雷烈风。

驱雷掣电 比喻神通广大。

驱雷策电 见“驱雷掣电”。

平地起雷 犹言平地一声雷。

平地风雷 犹言平地一声雷。

雷霆之怒 雷霆:霹雳。象霹雳一样的盛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雷令风行 犹言雷厉风行。

雷厉风飞 ①同“雷厉风行”。②严厉威猛。

雷惊电绕 雷鸣电闪。比喻落笔如飞的笔画。

雷动风行 ①指万物运动变化迅速。②比喻推行政令的严厉迅猛。

雷嗔电怒 暴怒貌。

雷奔云谲 如雷奔行,如云翻卷。

轰雷贯耳 打雷的声音贯满耳边。形容人的声名很大。

轰雷掣电 雷声隆隆,电光闪闪。

鬼工雷斧 同“鬼斧神工”。

风行雷厉 形容气势的迅疾猛烈。后多比喻执行政事法令等的迅速严格。

一雷二闪 形容躲避迅速。

迅雷不及掩耳 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

闻雷失箸 比喻借别的事情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

瓦釜雷鸣 瓦釜:沙锅,比喻庸才。声音低沉的沙锅发出雷鸣般的响声。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

天打雷劈 比喻不得好死。常用作骂人或赌咒的话。

如雷贯耳 贯:贯穿,进入。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平地一声雷 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雷霆万钧 霆:急雷;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雷声大,雨点小 比喻做起事来声势造得很大,实际行动却很少。

雷鸣瓦釜 釜:锅。锅发出雷一般的响声。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声势烜赫。

雷打不动 形容态度坚定,不可动摇。也形容严格遵守规定,决不变更。

烈火轰雷 形容性情暴躁,爱发脾气。

聚蚊成雷 许多蚊子聚到一起,声音会象雷声那样大。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会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

雷厉风行 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疾雷不及掩耳 突然响起雷声,使人来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疾如雷电 快提就像雷鸣闪电。形容形势发展很迅速。

欢声雷动 欢笑的声音象雷一样响着。形容热烈欢乎的动人场面。

疾风迅雷 形容事情的发生和发展,象暴风急雷那样猛烈而迅速。

鼾声如雷 鼾声:熟睡时发出的鼻息声。形容睡得很深,鼾声很大。

风掣雷行 掣:闪过。风闪雷鸣。形容像刮风和响雷那样迅速。

电闪雷鸣 闪电飞光,雷声轰鸣。比喻快速有力。也比喻轰轰烈烈。

雷霆 霆:呼雷,喻震怒。比喻脾气,大声斥责。

不敢越雷池一步 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鼻息如雷 鼻息:鼾声。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形容熟睡时鼾声大作。

暴跳如雷 急怒叫跳,象打雷一样猛烈。形容又急又怒,脾气的样子。

蝉喘雷干 蝉喘息,雷声净。形容酷热干旱

布鼓雷门 布鼓:用布蒙的鼓;雷门:古代会稽的城门名。在雷门前击布鼓。比喻在能手面前卖弄本领

暴躁如雷 暴:暴烈;躁:急躁。形容脾气或十分着急的样子

2.描写天气的词语和描写气候的词语

[描写天气的词语] 春意盎然、烈日炎炎、秋高气爽、鹅毛大雪 阴雨绵绵、烟雾弥漫、寒风瑟瑟、寒冬腊月 春暖花开、阳光普照、北风呼啸、大雪纷飞 晴空万里、风和日丽、倾盆大雨、阳光明媚 万里无云、铄石流金、多云间晴、清风拂面 风云变幻、冰天雪地、春露秋霜、暴风骤雨 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满面春风、春光无限 四季回春、绿草如荫、春风和气、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春花秋月、春华秋实、春晖寸草 春回大地、春兰秋菊、春暖花开、春色撩人 春色满园、春山如笑、春深似海、春生秋杀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笋怒发、春蛙秋蝉 春意盎然、春意阑珊、红情绿意、花红柳绿 花香鸟语、枯木逢春、柳暗花明、漏泄春光 满园春色、柳绿花红、鸟语花香、双柑斗酒 寻花问柳、雨丝风片、莺歌燕舞、雨后春笋 有脚阳春、暗香疏影、百花齐放、姹紫嫣红 倡条冶叶、尺树寸泓、出水芙蓉、摧兰折玉 繁花似锦、凡桃俗李、纷纷扬扬、纷红骇绿 风吹雨打、风花雪月、浮花浪蕊、孤标傲世 桂馥兰香、桂林一枝、桂子飘香、含苞待放 含苞欲放、红衰翠减、鸟语花香、叶落知秋 一叶知秋、秋风团扇、金风送爽、雁过留声 秋色宜人、天朗气清、春种秋收、春兰秋菊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一丛金黄 一丛火红、秋意深浓、秋兰飘香、丹枫迎秋 枫林如火、秋风习习、银妆素裹、冰冻三尺 寒气袭人、白雪皑皑、风号雪舞、风雪交加 千里冰封、朔风凛冽、天寒地冻、雪虐风饕 茫茫大雪、滴水成冰、滴水成冰、火树银花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尘土飞扬、飞沙走石 描写天气晴朗的词语:艳阳普照——艳阳普照的日子真让人心情舒畅.(沈周) 风和日丽——今天风和日丽,妈妈准备带我去踏青.(石婷怡) 万里无云——"六一"儿童节那天,万里无云,同学们怀着喜悦的心 情来到学校.(陈洲杰) 碧空如洗——雨后的天空万里无云,碧空如洗,蓝的很.(张露露) 晴空万里——今天晴空万里,正适合游山玩水.(阎国荣) 描写天气冷的词语:北风呼啸——今天,北风呼啸,寒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陆奕杰) 千里冰封——南极是一个千里冰封的世界.(陈洲杰) 冰天雪地——冰天雪地中,走来一个穿着鲜红色羽绒服的小姑娘,就像雪地上盛开着的一朵山茶花.(陈怡) 冰冻三尺——俗话说的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范佳怡) 大雪纷飞——在我生病的时候,爸爸竟在大雪纷飞的夜晚出去帮我买药.(董倩倩) 描写天气热的词语:赤日炎炎——在赤日炎炎的夏季,人们利用空调,吃冰淇淋等方法来解暑.(龚青青) 骄阳似火——今天,骄阳似火,知了叫得震天响.(陆奕杰) 烈日当空——虽然烈日当空,但军训的同学们还是精神饱满.(夏少菊) 汗流浃背——在劳动中,同学们干得热火朝天,个个汗流浃背.(陈家伟) 挥汗如雨——烈日下,工人们正在挥汗如雨的工作着.(石婷怡) 描写风的词语:春风拂面——春天来了,春风拂面,花儿都竞相开放.(石婷怡) 微风习习——湖面上微风习习,吹起一层层波浪,多美的景色啊!(刘剑) 金风送爽——秋天,金风送爽,麦子都成熟了.(邵雪梨) 寒风刺骨——寒风刺骨的冬季,北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葛晨佳) 寒风凛冽——为了应付寒风凛冽的冬季,松鼠们早早地就收集好了食物储藏起来.(张露露) 描写雨的词语:绵绵细雨——绵绵细雨像细针一样,从天空中陆续落到地上.(范佳怡) 淅淅沥沥——随着那淅淅沥沥的春雨的降临,小草悄悄地钻出了地面,树 枝上的新芽也探出了头.(毛一新) 秋雨连绵——在秋雨连绵的季节里,总会觉得家里湿漉漉的.(陆奕杰) 倾盆大雨——解放军战士冒着倾盆大雨抢堵决口,保证大堤下百姓的安全.(钱向阳) 狂风暴雨——船在狂风暴雨中颠簸,虫驻的木板被浪头打穿了.(范剑波) 描写气候的词语 春意盎然、烈日炎炎、秋高气爽、鹅毛大雪 阴雨绵绵、烟雾弥漫、寒风瑟瑟、寒冬腊月 春暖花开、阳光普照、北风呼啸、大雪纷飞 晴空万里、风和日丽、倾盆大雨、阳光明媚 万里无云、铄石流金、多云间晴、清风拂面 风云变幻、冰天雪地、春露秋霜、暴风骤雨 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满面春风、春光无限 四季回春、绿草如荫、春风和气、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春花秋月、春华秋实、春晖寸草 春回大地、春兰秋菊、春暖花开、春色撩人 春色满园、春山如笑、春深似海、春生秋杀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笋怒发、春蛙秋蝉 春意盎然、春意阑珊、红情绿意、花红柳绿 花香鸟语、枯木逢春、柳暗花明、漏泄春光 满园春色、柳绿花红、鸟语花香、双柑斗酒 寻花问柳、雨丝风片、莺歌燕舞、雨后春笋 有脚阳春、暗香疏影、百花齐放、姹紫嫣红 倡条冶叶、尺树寸泓、出水芙蓉、摧兰折玉 繁花似锦、凡桃俗李、纷纷扬扬、纷红骇绿 风吹雨打、风花雪月、浮花浪蕊、孤标傲世 桂馥兰香、桂林一枝、桂子飘香、含苞待放 含苞欲放、红衰翠减、鸟语花香、叶落知秋 一叶知秋、秋风团扇、金风送爽、雁过留声 秋色宜人、天朗气清、春种秋收、春兰秋菊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一丛金黄 一丛火红、秋意深浓、秋兰飘香、丹枫迎秋 枫林如火、秋风习习、银妆素裹、冰冻三尺 寒气袭人、白雪皑皑、风号雪舞、风雪。

3.描写气候的成语

描写气候的成语: 寒冷的成语 温暖的成语 酷热的成语 干旱的成语 洪水成语 大雨的成语 冰的成语 热的成语 冷的成语 火的成语 水的成语 风的成语 雨的成语 电的成语 雷的成语 描写天气的成语 /描写天气云淡风轻 〖解释〗微风轻拂,浮云淡薄。

形容天气晴好。亦作“风轻云淡”。

万里无云 〖解释〗湛湛蓝天,没有一丝云彩。形容天气晴朗。

秋高气和 〖解释〗形容秋空高朗、天气晴和。 风轻云净 〖解释〗微风轻拂,浮云淡薄。

形容天气晴好。同“风轻云淡”。

碧空万里 〖解释〗万里:指面积大,距离长。形容天气晴朗。

碧空如洗 〖解释〗碧空:浅蓝色的天空。蓝色的天空明净得像洗过一样。

形容天气晴朗。 冰雪严寒 〖解释〗严寒:极度寒冷。

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知地知天 地:地形:天:天气。

了解地形,了解气候。 云迷雾锁 形容天气昏暗,气氛阴森。

雨僝云僽 谓不好的天气把人折磨。 铄石流金 高温熔化金石。

形容天气酷热。 折胶堕指 极言天气寒冷。

日丽风清 阳光明丽,清风送爽。形容天气晴和。

日丽风和 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飘风苦雨 形容天气恶劣。 焦沙烂石 将沙烧焦,石烧烂。

形容天气非常酷热。 焦金烁石 使金石熔化枯焦。

形容天气酷热。 和风丽日 谓天气温暖而晴朗。

寒风侵肌 形容天气寒冷 风轻云淡 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

亦作“风轻云净”、“云淡风轻”。 惨雨酸风 犹言凄风苦雨。

指令人伤感的天气。亦以喻不安定的局势。

雪窖冰天 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到处是冰和雪。

形容天气寒冷,也指严寒地区。 雪虐风饕 虐:暴虐;饕:贪残。

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五黄六月 指阴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天寒地冻 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十冬腊月 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秋高气爽 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人间重晚晴 原指人们珍视晚晴天气,后多用以比喻社会上尊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凄风苦雨 凄风:寒冷的风;苦雨:久下成灾的雨。

形容天气恶劣。后用来比喻境遇悲惨凄凉。

虹销雨霁 虹:彩虹;销:同“消”,消失;霁:本指雨止,也引申为天气放睛。彩虹消失,雨后天睛。

皓月千里 范围极为广阔的千山万水都处于皎洁的月光照射之下。形容月光皎洁,天气暗和。

风和日丽 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春暖花开 本指春天气候宜人,景物优美。现也比喻大好时机。

流金铄石 形容天气酷热,好象金石都快要熔化 苦雨凄风 形容天气恶劣。比喻情景凄苦悲凉 焦金流石 金属烧焦,石头熔化。

形容天气干旱酷热 风雨交加 大风暴雨一齐袭来。形容天气十分恶劣 滴水成冰 水滴下去就结成冰。

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薄暮冥冥 薄暮:傍晚;冥冥:天昏地暗。傍晚时天气昏暗 描写寒冷的寒冬腊月 〖解释〗腊月:农历十二月。

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冰雪严寒 〖解释〗严寒:极度寒冷。

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天凝地闭 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缩手缩脚 缩:收缩。由于寒冷而四肢不能舒展的样子。

也形容做事胆小,顾虑多,不敢放手。 折胶堕指 极言天气寒冷。

欺霜傲雪 欺:欺凌。傲:傲视,傲岸。

霜雪本是寒冷之物,而对此敢于欺凌傲视。比喻坚贞不屈、气势非凡的精神。

林寒洞肃 寒:寒冷;肃:肃杀。形容秋冬时林木萧疏,溪涧浅落的景象。

饥寒交切 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

饥冻交切 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

寒风侵肌 形容天气寒冷 雪窖冰天 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到处是冰和雪。

形容天气寒冷,也指严寒地区。 雪虐风饕 虐:暴虐;饕:贪残。

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嘘寒问暖 嘘寒:呵出热气使寒冷的人感到温暖;问暖:指问寒问暖。形容对人的生活十分关切。

啼饥号寒 啼:哭;号:叫。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

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天寒地冻 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岁暮天寒 指年底时候的寒冷景象。 十冬腊月 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凄风苦雨 凄风:寒冷的风;苦雨:久下成灾的雨。形容天气恶劣。

后用来比喻境遇悲惨凄凉。 料峭春寒 料峭:微寒。

形容初春的寒冷。 号寒啼饥 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

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寒附火者 因为寒冷而靠着火取暖的人。

风雨凄凄 凄凄:寒冷。风雨交加,清冷凄凉。

风刀霜剑 寒风象刀,严霜象剑。形容气候寒冷,刺人肌肤。

也比喻恶劣的环境。 唇亡齿寒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春寒料峭 料峭:微寒。

形容初春的寒冷。 滴水成冰 水滴下去就结成冰。

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冰天雪窖 窖:收藏物品的地下室。到处是冰和雪。

形容极为寒冷的景象 描写温暖的风和日暄 〖解释〗微风和畅,阳光温暖。见“风和日暖”。

和风丽日 谓天气温暖而晴朗。 冬温夏清 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

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嘘寒问暖 嘘寒:呵出热气使寒冷的人感到温暖;问暖:指问寒问暖。形容对人的生活十分关切。

惠风和畅 惠:柔和;和:温和;畅:舒畅。柔和的风,使人感到温暖、舒适。

佴之蚕室 居住于蚕室,指受宫刑。佴:被放。

天气骤冷的古诗

安徽省简称皖,面积十三万多平方千米,人安徽省简称“皖”,位于中国东南部。全省南北长约570公里,东西宽约45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45%。乡镇1850个,省会合肥市。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地 形 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将全省分为淮北、江淮、江南三大自然区。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中部江淮之间,山地岗丘逶迤曲折,丘波起伏,岗冲相间;长江两岸和巢湖周围地势低平,属于著名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沿江平原、皖南山区。 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但气候条件分布差异明显,天气多变,降水年际变化大,常有旱涝等自然灾害发生。

气 候 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

自然 水:全省水总量约680亿立方米。全省重要的水利工程为淠史杭灌溉工程,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

土地:全省耕地面积433万公顷,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动植物:全省林业用地4.18万平方公里,占12%。全省植物种类丰富,共有本植物1300余种,草本植物约2100余种,动物约5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4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

矿产:安徽省矿产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分布集中。已发现各类矿产130多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67种,已开发利用的有49种,保有储量居全国10位的矿产有38种。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全省矿产保有储量的潜在总价值达1.92万亿元,居全国第10位。其中,煤、铁铜、硫、明矾石等11种矿产保有储量和潜在价格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均名列前茅。

人 口

人口统计 2005年,全省人口出生率为12.43‰,比上年上升0.81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23‰,上升0.7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6.2‰,上升0.08个千分点。

民族分布及人口比例 省内民族主要为汉族,汉族人口为5948.4万人,占99.3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 37.6万人,占0.63 %。少数民族主要为回族,此外还有满、蒙、壮、畲等52个少数民族。

文化程度 2005年末,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9个,当年招生8198人,在学研究生21505人,毕业生4148人。普通高校81所,当年招生19.9万人,在校生58.9万人,毕业生11.7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当年招生27.6万人,在校生63.3万人。普通高中760所,招生43.5万人,在校生117万人,毕业生30.1万人。普通初中3188所,招生112万人,在校生344万人,毕业生112.5万人。小学20142所,招生81.5万人,在校生584.1万人,毕业生116.2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78%,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54%;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2.4%和0.73%。各级各类成人学校毕业生数91.9万人。全年共扫除文盲8.6万人。口6013万,省会合肥

1.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

[宋] 范成大

(一)

一庵湿蛰似龟藏,深夏暄寒未可常。

昨日蒙絺今挟纩,莫嗔门外有炎凉。

(二)

梅黄时节怯衣单,五月江吴麦秀寒。

香篆吐云生暖热,从教窗外雨漫漫。

(三)

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

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插秧寒。

2.一年好景橘黄时,骤冷惟应瘦骨知。

次韵君会初冬

[宋] 于石

一年好景橘黄时,骤冷惟应瘦骨知。

吠犬频繁堕霜叶,栖鸦不定战风枝。

炉何必试手可热,文未能成鬓欲丝。

春逼寒梅三两点,蹇驴江路试寻诗。

3.重衾惊骤冷,万瓦见浓霜。

晓霜

[宋] 仇远

重衾惊骤冷,万瓦见浓霜。

夹岸蒹葭白,空庭橘柚黄。

宦情真淡泊,岁晚转荒凉。

野寺钟声早,何人仆马忙。